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夜行馆掰掰 网友不舍童年回忆

人气: 150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丽芸台北8日电)陪伴数千万名游客走过26个年头的台北市立动物园夜行动物馆,9月正式封馆,就此走入历史。

夜行馆建于民国75年,属于台北市动物园迁园木栅地区一期工程的室内展馆,设计之初刻意规划灯光控制系统,将环境营造成和馆外日夜颠倒,让游客在夜间氛围中观察夜行动物的特殊外貌与生态习性,当时为国内创举。

动物园7月底在脸书上公布夜行馆9月1日将除役消息后,到9月初共有逾千人次网友留言、分享或按赞以表达不舍之情。

其中,网友Paul说“夜行馆要关了…这里有我许多童年回忆”;陈姓网友回忆道“我们第一次在外面牵手的地方…”;郑姓网友则说“我们应该约个时间去做最后朝圣”。

动物园发言人赵明杰表示,夜行馆为两层建筑物,内设约50多个封闭式展示橱窗,游客可观看到猫头鹰、白鼻心、鼬獾、黄鼠狼、啮齿目及小型猫科等传统印象中的夜行动物外;还可欣赏到小懒猴、粗尾侏儒狐猴、阿氏夜猴等小型灵长类以及部分鱼类。

他指出,随着岁月流转,夜行馆逐渐出现结构损坏和多处渗漏水现象;同时早期动物展场设计,并未强调自然环境意象及展示动物的生态福祉需求、节能减碳效益及游客无障碍空间等环节。

因此,台北市动物园将夜行馆及周边基地纳入“热带雨林室内馆”新建工程的设计范围内,除了和既有的亚洲热带雨林展示区贯串外,也能强化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育展示,未来也规划部分夜行性动物展区,预计在103年落成。

赵明杰说,封馆后首要任务就是协助动物们搬离旧家与适应新环境,园方初步规划将鸟类迁移到鸟园;草鸮移到台湾动物园区;部分啮齿类动物移到儿童动物园区;淡水鱼类则移到不开放园区,但部分考虑移到生态池或展示水池。

他提到,“热带雨林室内馆”是开园以来最大的展示区块,新馆规划已取得台湾绿建筑最高等级钻石认证,将以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环境为展示主轴,展场设计以活化空间调度与动物饲养管理需求,完整呈现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氛围。

赵明杰说,未来新馆首要工作将引进新物种及融合收容中心动物。

为呈现热带雨林丰富物种,赵明杰指出,新馆场地不只呈现单一物种,将做陆海空不同高度层面的物种呈现,让游客可近身观察动物,完整呈现热带雨林生态,盼成最佳环境教育场所。

陪伴着无数游客走过26个年头的台北市立动物园夜行动物馆,9月正式封馆,走入历史。图为原夜行馆外观。(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