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运动能纾压 也能促进正面情绪与看法

人气: 6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3年01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李郁玫报导)我们都知道:运动有益精神健康,然而到底是什么因素带来这些正面的影响?一项在荷兰的研究发现,“自我形象”以及“社会互动”在提振心理健康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研究人员表示,此项研究的受试者为7,000多位年龄在11~16岁的荷兰学生,这些青少年接受了心理问题、体能活动嗜好、自我体重觉知以及有组织的运动参与等项目的评估,并根据现有的2个“运动与精神健康相关”的假说进行探讨:
1.自我形象假说:运动协助人们达到理想体重并获得较好的体态,因此能改善自我形象并赢得同侪的正向回馈。
2.社会互动假说:运动包含了社会互动、团队精神和队员间的相互支持。

研究结果发现,运动量最少或根本不运动以及觉得自己“太胖”或“太瘦”的青少年较容易内化自己的问题(例如:出现焦虑或忧郁),以及外显问题(例如:具攻击性和物质滥用);而规律地参与有组织运动的青少年最不易有心理困扰。此研究结果已发表于《临床心理科学期刊》(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运动是天然的抗忧郁剂
乐群诊所院长范乐群表示,运动就如同天然的抗忧郁剂一样,能促进正肾上腺素、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让人体产生幸福感;而此项研究就如同曾经在美国施行的“零时体育计划”,发现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先从事运动,可以帮助学生改善情绪,让阅读能力与专注力进步一样,说明了心理社会因素如“身体形象”与“社会互动”确实部分地影响了精神健康。

范乐群说,这类研究对于现代的教育来说其实是很重要的,除了说明运动是预防青少年出现精神健康问题的有效方法外,也提醒青少年,每天的时间有限,应尝试提升读书的专注力,而非一昧强调读书的时间,多出来的时间可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养成运动习惯保有好情绪
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组主任叶雅馨提出,许多运动相关的研究都显示,运动会让自体产生有利心情的激素,从此项研究也验证这一点。青少年时期因为荷尔蒙的作用,这个阶段不论叛逆行为或是不顺遂的感觉都会常出现。董氏基金会在2011年进行的调查也显示,“外貌”是青少年压力来源的第四名,青少年常因为外貌而让自己钻牛角尖,这样很容易产生更多不愉快的情绪。

叶雅馨呼吁,对于运动的好处应该要实际宣导与强调,让青少年知道外貌是由于正在成长阶段,不论身高、胖瘦或是青春痘的困扰,都只是阶段性与暂时的过程,不如提醒自己养成运动的习惯,不再以课业太多、没有时间等借口而逃避,因为运动除了能纾解压力外,也能让自己有更多好的情绪与看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