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集集线终点站 铁道文化巡礼

车埕怀旧3

人气: 62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恒立南投县16日电)日月潭风景区管理处将集集铁路终点站车埕营造为铁道文化园区,可以回顾“阿嬷级”车厢,也可体验“走铁支路”的滋味。

日本人为兴建日月潭水力发电工程运送物料需要,于1919年拓宽二水至车埕的轻便铁道,3年后通车,此即为铁路集集支线的由来,全长29.7公里,为台湾3条铁路支线最长的一条。

1994年集集支线转型成为全台第1条观光铁道,让集集车站成了最受游客欢迎的火车站之一,同时带动集集支线的发展。

1999年九二一地震造成集集、车埕两座车站毁损,铁路扭曲变形,集集支线中断了1年多,在台湾铁路局重建下于2001年初复驶,目前仍是三大支线中人气最旺的一条。

车埕曾经是运载埔里甘蔗的轻便车运转站,也曾是日月潭发电建坝物料的入口,光复后则是丹大林场珍贵红桧加工输出的大本营,当时停放着无数的台车,而有了“车场”的称呼,后来改称为“车埕”。“车埕”其实就是台语“车场”之意。

九二一震灾后,车埕纳入日月潭国家风景区范围,日管处特别以车埕的火车意象,营造规划“车埕铁道文化园区”,除了整建旧铁道建物,设置户外铁道文物展示区,并结合木业展示馆及周边景点,规划怀旧旅游路线。

两年前,日管处与台铁合作将10部曾行驶于集集铁道不同时期、不同用途的车厢整修后运抵车埕做永久展示,包括有运送原木的平车、运水果的通风车、运冷冻保鲜食品的冷藏车,以及水柜车、守车等各式老车厢。

这些“阿嬷级”的骨董车厢,每部都与车埕或集集铁道有渊源。它们曾是过去运输历史的一部分,现在透过重新整修再回到车埕,化身为怀旧的铁道文物,把车埕营造成“户外的铁道博物馆”。

另外,早期行驶集集支线为蒸汽式机头,火车行驶至车埕后必须驶入加水站补充所消耗的用水,并加煤炭,至今车埕仍保留当年的加煤平台和加水台。

日管处也将竹南的号志楼移到车埕重建,这些都是铁道文化的历史遗迹,散发浓浓的复古风,成了铁道迷朝圣之地。

游客来到车埕,不但可以在名副其实的“车埕”上,悠然自在重温或体验早期在“五分车”铁道上“走铁支路”的滋味,也可尽情享受一趟铁路文化怀旧之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