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时评论:提防中共经济帝国主义入侵

曾去执

人气 9

【大纪元2013年06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曾去执编译报导)盱衡当前世界局势,中共国营企业的势力在欧美经济停滞不前之际趁隙坐大,令西方世界惶惶不安。《纽约时报》近期一篇评论文章称,中共的军力虽仍无法接管世界,但其经济影响力已有稳定取代之势。

例如,过去两周来,中国的企业与投资客收购了两家具代表性的西方公司,它们分别是美国的史密斯斐尔德集团(Smithfield Foods)与法国的地中海会旅行社(Club Med)。

中共国家资本主义令人担忧

近来欧洲人与美国人都为中共在南海的强势、钓鱼台的纷争,以及黑客攻击西方公司而苦恼,但这些都不及那看不见却更恼人的问题来得重要,那就是:中共积极的推动其国家资本主义。

该评论说,中共正不停展现其软性的经济掌控能力,收购公司、开拓自然资源、建设基础设施并贷款给世界各国。

由于中国存款户多达10亿多人,其企业得以取得世界各地的战略物资。它的利率低于通膨,资金受到严格控制,又无法至海外投资获利,致使中国的存户受压制而仅能取得实质负利率。基此,中共可以控制从土库曼至中国、南苏丹至红海的石油与瓦斯管线。

如今,一条从印度洋经由缅甸至昆明的管线即将完成,而另一条从西伯利亚至中国北部的管线也已开始构工。中共还大量投资苏丹尼罗河的麦洛维大坝(Merowe Dam),并在厄瓜多尔耗资23亿美元兴建科卡科多辛克雷大坝(Coca Codo Sinclair)。据非营利环保组织国际河流(International Rivers)的资料,中国目前在世界各地参与修建的其他大坝多达200余座。

据统计,中国现在是世界的主要输出国,2012年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短短几年之间,中国因需求铁矿、大豆与铜矿,已成为澳洲、巴西与智利的主要贸易伙伴。低关税与中国蓬勃的经济促使其指数的成长。藉由购买自然资源与食品,中共的都市化与输出业这两个经济动力得以确保供应所需的资源。

国企有隐形奥援 百亿投资敲西方大门

在欧洲和北美,中国算是初登舞台,但资料清楚显示出增长趋势:中国对欧盟的年度投资总额已从2008年前的不到10亿美元,增至过去两年的100多亿美元。根据经济研究公司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的资料,中国在美国的投资已从2008年的不到10亿美元,大幅增至2012年创纪录的67亿美元。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33%流向了欧洲。

评论说,在中共当局以隐形补贴和廉价融资的支援下,中共国营企业比海外对手更具竞争优势。自2008年以来,西方的经济低迷让中共国企敲开西方市场的大门,猎取它们之前无法染指的技术、诀窍和交易。以往买不到的西方资产现在可以买到,而中方的投资带来了卖方亟需的流动性。

因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在未来几年一路攀升,这一趋势只会增进。据荣鼎咨询预测,到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高达1至2万亿美元。这意谓在国内享有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如今可以投入雄心勃勃的国际扩张,和全球企业巨擘展开竞争。这种不公平现象在钢铁和太阳能面板行业最为明显;在这两个行业上,中国在短短几年就从一个净进口国转变为全球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产品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充斥市场,因而破坏了西方和其他地方的产业与就业机会。

这对美国和其他国家构成很大的威胁,但是大多数的西方政府似乎并未把中国的国家扩张主义当作当务之急来处理。

中投国企联手 美TPP反制

相反的,那些应付经济危机的欧洲政府,视中国为提供帮助的国家,它可以购买它们的国债,或在它们的国家投资,创造就业机会。

中共国有的远洋运输集团(Cosco)现在管理着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的主要货运码头,它获得长达35年的特许经营权。中共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在2012年收购伦敦希斯罗机场10%的股份和英国公共事业公司泰晤士水务公司(Thames Water)近9%的股份。国有企业三峡集团和国家电网是葡萄牙发电业的主要外国投资者,中投还收购了法国欧洲通讯卫星公司(Eutelsat Communications)7%的股份。

中国在希腊港口的吞吐量已增加为以前的三倍,此期间当地工会批评劳动条件不断恶化。现在对中国其他投资专案的影响做评估还为时过早,但中国企业可以在中国对欧洲倒闭或设限的行业进行投资,这说明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力何等微弱。

以占据欧盟对华出口将近一半的德国为例,柏林极不可能把不公平竞争作为其对华政策的基础。同时,布鲁塞尔影响力和领导力的缺乏,意味欧盟无法以坚定的行动迫使中国接受措施,使竞争环境更加公平,或确保欧洲企业在中国国内市场得到同等待遇。

唯一的例外是美国。美国似乎想通过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来应对这一问题。TPP是一个区域性的贸易组织,北京及其他地方的批评者认为这是美国所主导的政策,旨在遏制中国。该组织据信只对符合美国在自由竞争、劳动、环境标准及知识产权方面的高标准的国家开放。由于中国不符合这些标准,所以必须推行改革,否则将面临地区孤立之险。此外,美国还拒绝批准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巨擘华为集团承接美国各大电信营运商的业务。这并不只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也是在向北京发出明确资讯:美国政府想把中国最知名与成功中的一家公司挡在门外。

西方公司抱怨,它们在中国参与公共采购和招标时遭遇障碍,并且难以在中国所受限的行业展开竞争。反之,中国公司在欧洲得到红地毯式的待遇,能够收购战略资产和大公司,比如沃尔沃(Volvo)和德国工程设备生产商普茨迈斯特公司(Putzmeister)。

格陵兰引中企入关

人们的观感是,如今要避免中国已经不可能,因此唯一的选择是对其包容,慷慨的提供中国投资环境。一名欧洲高官表示,“我们没有什么大棒,我们只能提供胡萝卜,希望以此得到最好的成果”。

格陵兰岛是个很好的案例,它的疆域广袤,资源丰富,且大半受丹麦控制。去年格陵兰岛通过法律,允许薪资水准低于当地法定最低工资的外国工人入境。中国代表此前明确表示,中共的国有银行和国企有意投资格陵兰岛高风险、高成本的采矿资源,但前提是格陵兰岛需修订当地法规,允许数以千计低薪的中国工人进入该岛。

北极地区没有太多的选择。鉴于在北极地区经商涉及风险,这片面积大于墨西哥的土地需要大规模的投资,但却没有一条公路,因此没有其他国家能够成为格陵兰岛未来发展的战略伙伴。一家美国石油公司无法单独完成这项任务。但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却能让多家国企一起合作,让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开采石油,同时又让中国铁路修建基础设施。

格陵兰的领导人接受了中国的条件,因为他们可能相信:没有中国人的参与,这些成本高昂的项目或许永远都不会有进展;只有中国具备开展这些项目所需的资金、需求、经验和政治意愿。而且,格陵兰岛没有足够的技术工人参与这些项目,因此格国政府破例允许中国劳工来赚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薪资,它盘算新的基础设施和开采权可以造福当地居民。

中国的财力雄厚,其大量劳力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无止境需求,可以完全改变情况。于是格陵兰愿意通过为中国量身定制的法律,满足中国人的需要。掌握格陵兰移民、外交政策等领域大权的丹麦,也决定不加以干涉。

加拿大政府关切中国人权

就连加拿大这样进步的堡垒也出现了此类情况。奥巴马总统迄今拒绝批准Keystone输油管计划,促使哈珀(Stephen Harper)总理的保守党政府转向中国,以确保加拿大原油储量有出口市场。以卡尔加里为大本营的石油工业,游说哈珀政府采取新的多元化战略,包括建设通往卑诗省西部海岸具有争议的输油管道,尽管环保组织、原住民社区和公众强烈反对。与此同时,加拿大还与中国签订了《关于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的协定》,为中国企业提供慷慨的投资保护。

尽管中国处于上述协定及西海岸输油管计划的争议核心,但加拿大政府却随后批准中共国有的中海油收购加拿大能源巨头尼克森公司(Nexen)。这笔151亿美元的交易是中国最大的海外收购案。

更紧密的经贸往来产生了一些政治副作用。哈珀政府如今似乎对批评中国人权纪录更加谨慎。鉴于加拿大不久前一直是最强烈批评中国对待异议人士的国家之一,这不仅是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还清楚地显示中国的经济影响力能够怎样排挤政治议程,即便在西方也是如此。

在澳洲,截至2012年底中国累计投资超过500亿美元。这个趋势引人注目:2012年,中国在澳大利亚的直接投资比2011年增长21%,达到114亿美元,这使中国成为澳洲矿业的重要参与者。澳洲的贸易结构仍高度多元化,但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正迅速增长。

按交易数量计算,中国也已超越美国,成为德国最大的投资者。中国企业正在物色像普茨迈斯特这样的公司——拥有技术优势,并成为缝隙市场中的世界领先者。中国企业还通过这些收购,获取西方有关品牌运作、行销、分配及客户关系的诀窍。其他公司则抱有更加机会主义的眼光。面对经济衰退,沃尔沃等苦苦挣扎的欧洲公司迫不及待地欢迎中国伙伴,这些伙伴已经准备挹注资金或全部掌控。

以美元计算,中国在世界各地放贷的资金甚至比直接对外投资更大,包括近年提供委内瑞拉的400亿美元贷款,以及提供土库曼斯坦逾80亿美元的贷款。中国的政策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是支持“走出去”战略的关键机构,向外国提供数十亿贷款,让其购买中国商品,为中国承建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并开始开采及其他产业的项目。

西方核心价值不可弃

西方将援助人权及优良商业连结在一起,为一些国家提供援助。此时中国的贷款在这些国家起到最明显的作用。中国的放贷对安哥拉这些国家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国家面临被西方债权国、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切断资金的威胁。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土库曼斯坦、苏丹和伊朗都曾面临此类困难,而中国为他们提供了不附带政治或道德条件的贷款。中国很少透露这些贷款的统计数字,但英国《金融时报》的一项研究显示,2009与2010年 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放贷者,放贷总额超过世界银行,达到1,100亿美元。

有必要记住的是,中国全球经济的扩张,其背后依靠的是政府。中国可能在一些问题上朝正确方向前进,但当中共的国企走出国门,按照独裁政府的规则行事时,就会有一种严重的危险:西方国家迫于经济需要,到头来需按照中国的规则行事。

该评论最后认为,随着中国走向全球,成为美国及欧洲市场凶狠的竞争者,其政治制度和国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会成为一种威胁。因此,西方各国政府必须坚持西方繁荣的核心价值:法治、政治自由与公平竞争。

他们考虑问题时不应目光短浅,从长远来看,放弃我们对人权的承诺,或顺从贪婪的国家资本主义,将会给西方国家造成危害。是中国需要适应世界,而不是世界需要适应中国。

(责任编辑:张东光)

相关新闻
中企撤出美国股市 2012年数量创纪录
路透:中国IPO停摆 投行将裁员删奖金
纽时:中共觊觎航太领域 欧美严阵以待
4中企涉军火贸易遭美国制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