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忍的智慧

作者 : 萧玉
font print 人气: 74
【字号】    
   标签: tags:

冬天,是一个隐忍的季节,她睿智而理性的为人们演绎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内涵,她将热情埋藏至深,只为迎来下一个季节的盎然春意。

隐忍的冬季也带给了人们对忍的思考,有人认为“忍字心头一把刀”,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忍耐和错误的认识,并没有领悟到忍的真义与内涵。忍是主动的去“化干戈为玉帛”,以高尚的修养与谦虚的姿态去善解周围的一切。

忍是一种境界,与水的品德相似。《道德经》中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意思是,水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水是万物之根本,它滋润了万物,却总从不张扬的从高往低流。水包容一切,并将一切容纳于心中,深沉而博大。

水能汇流成河,聚河成湖,合湖成海,诠释了齐心与仁爱。水透明的将一切展露出来,让你可以完全相信他。水是公正的,无论将水置于任何容器之中,水面永远是平的。

水的坚韧注定无论经过多少曲折,最终能克服一切困难而完成自己的使命。水能遇方则方,遇圆则圆。正因为水与万物无争,所以没有任何烦恼。因此,忍是博大、包容、透明、无争、是融会而贯通。

忍是成就一切的根本,“韩信受辱于跨下”的典故至今激励着人们。当年,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想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韩信注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史记.淮阴侯列》)

其实不然,正因为韩信不逞匹夫之勇才避免一场杀戮,因为不看一时,只重千秋,更是“有容乃大”的坚韧意志。韩信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后来他成为了刘邦的重要功臣,与张良、萧何合称“汉初三杰”。

隐忍能将人的心灵变得美好,鼓励你走向新航程的动力,是西风云低时客舟听雨的淡然,是在漂泊的旅途中欣赏日月星辰的洒脱,是在喧嚣的红尘中替你寻觅童真的心灯。她轻敲着你的心门,在苦辣酸甜中带你尝尽人生的个中滋味,之后,便能领略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生如梦,看梦里之事,如流云般变幻莫测,倘若能保持一个隐忍与宽广的心境,定能领略到天地万物间的缤纷色彩,秋去冬来,时光淡然而过,却轻轻的将隐忍的胸襟留给了驻足于历史长河之畔的人们。

无论孤烟大漠还是残雪夕阳,只要静静的笑看风云,便将万物包容于心中了,这便是隐忍的智慧与境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邻村有位姓张的老人,向人讲述了他家往上第十六代祖先“张百忍”的故事。
  • 古时候,有一对老两口,家道殷实,有房有地,吃穿不愁,日子过得还算可以。他们膝下只有一子,机灵可爱,讨人喜欢。所以他们对他是百般呵护,如同心尖肉一样。
  • 代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当时,最为盛行也最受朝廷推崇的要属儒、佛、道三家。
  • 有个书生,屡考不中。世态的炎凉,使他决意放弃仕途的追求,抛弃趋之若鹜的尘世功名,出家寻道。经人指点后,书生来到一座山洞里,欲拜道长为师。道长慧目望去,上下打量了一番,内心不禁暗暗自喜。然后缓缓的对他说:“你想学什么?我有点石成金之术,有空行之法,有遁入之道。”
  • 河南开封城西南朱仙镇的清真寺里,有一棵上千年历史的“相思古槐”。这棵几经荣枯的“相思槐”,现已如一把巨伞,亭亭如盖,前去凭栏吊古的游人,还能从当地老人口中知道一些关于这棵古槐和岳飞抗金的故事。
  • 武则天曾经召集膝下诸位皇孙朝见,让他们坐于殿上,观察群孙嬉戏情况,并且命人取来西域各国所进贡的玉制环、钏、杯、盘等珍物,排列于前后,下令孙辈们极力争取,利用这种机会来观看他们自小所立的志向。所有的孙子们,没有不拚命奔走竞逐的,几乎人人都获得丰厚赏赐,独独玄宗(备注1)一人巍然端坐,不为所动。
  • 宋真宗时,有一个占卜之人,上书议论宫中的事情,被判死刑,抄没其家。宋真宗还得到报告,一些京城官员,也曾经去了那人的家,请他占卜吉凶。宋真宗大怒,要将这些官员,交付御史治罪。
  • 强盗尚且都能受到道德的感召,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应该坚持正义良知呢?
  • 南山寺是漳州一座有名的古刹。在漳州南门外中山桥之南,庙宇宏大,佛像尊严,为此地古迹名胜之一。每逢节日,仕女优游,络绎不绝,尤其新年,车水马龙,途为之塞。
  • 老子提出效法天道,尊崇道德,返本归真,清静无为。唐代很多人求仙访道,唐代社会弥漫着浓厚的神仙气息,诗歌的创作更是充满仙风道味。很多道士诗人及文人士大夫如初唐的王勃、卢照邻、陈子昂,盛唐的李白、贺知章,中唐的刘禹锡、李贺,晚唐的杜牧、李商隐等,都受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对道家的无为、清静、抱朴、守真的思想多有涉及。从其诗中可以体会诗人内心的平静怡然和对“道”的崇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