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缺客观数据 台基北免试僵局难解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0月2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至中台北28日电)基北区免试入学方案陷入僵局。教育专家认为,台北市教育局和教育部两造的方案,都缺乏有利的研究数据做后盾,影响程度无法精确评估,使政策辩护沦为政治盘算。

基北区提出的104学年度十二年国教免试入学超额比序方案,新增“会考总积点”项目,夹带国中教育会考量尺分数,且列在中段的第4顺位。

上述作法违反教育部今年8月1日增列的“依中央主管机关所定应遵行事项”规定,量尺分数必须在同分增额过多时,才得采用,也就是教育部长吴思华多次强调的“比无可比,用无可用”时才能使用。

教育部本月15日退回基北区免试方案,但台北市教育局21日又将原案送到教育部,坚持基北区只是依循103年度的“高雄模式”。去年教育部规定“标示”在比无可比下才可使用,高雄区却设计出“总积点”将比序放在前段,教育部同意备查,打破自己订出的原则,因此基北区今年也比照办理。

行政院订出的10月底期限将届,基北区免试方案仍没有共识,双方各执一词。全国家长团体联盟理事长吴福滨表示,量尺分数是“常模参照”,三等级则是“标准参照”,设计原理不同,基北区是全国唯一混用两种分数,可能会造成更多不公平的案例出现。

吴福滨说,究竟有多少高分群学生需使用到“量尺”,台北市和教育部都没拿出确切数据佐证。政府在决策前,应该将资讯透明公开,避免家长、学生被误导。

新北市教育人员产业工会理事长李荣富也认为,究竟把量尺放在第4顺位(基北区方案)或最后一个顺位(教育部方案),影响的人数有多少,至今没有人拿出研究数据,“现在这已经不是教育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李荣富认为,只要使用到量尺,放在哪一顺位差异都不大,“都只是看谁会读书”。他呼吁官员发挥智慧、赶快定案,让学生、家长定下心来,准备明年的升学季。

全国教育产业总工会理事长黄耀南表示,基北区免试没有完美方案,最后一定会是妥协的结果,双方应各退一步,找出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让政策可以往前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