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生活(163)彼岸的女子

作者﹕文、图/邱荣蓉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14年前,我和外子中年转业开了家自助餐店,地点位在黄昏市场的路边。一般而言,传统市场里大同小异的固定摊位,会一区区按照生鲜或熟食的买卖,壁垒分明的区隔开来。但我家的营业地点并非店面,没有门窗可供区隔,客人坐在桌前吃东西,放眼望去都是来往的车辆和市场的人潮,可说是不利的缺点。

所幸,我家的菜色口味独特,外叫便当或来店里吃饭的客人越来越多,我和外子天天忙得不可开交、分身乏术。后来,经人介绍请来一位女子分担店务;请她帮忙洗菜、切菜、洗涤碗筷,这样下午店休时段,外子可以独自开车回家午睡一下,补充体力,才能应付晚上的生意。

在市场附近帮忙打杂的雇工,不少是来自对岸的女子;有的是嫁来台湾,也有的是来台探亲顺便短期打工的。她们多半刻苦耐劳、努力工作,不怨天尤人,也不乱花钱买东西,每天笑口常开,一心只想多存一点钱,好寄回对岸的家乡。我请来的女子名叫阿丽,来自福建沿海的小村庄,有时她忙完了该做的事情,会弄些家乡的独特点心请我品尝。我觉得这是她思念故乡的一种自然反应,也是藉由熟悉的食物来纾解乡愁的滋味吧!

我最喜欢阿丽做的“蚵嗲”,而且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蚵嗲”竟如此美味!过去看见有人卖蚵嗲,先将蚵加入面粉浆放在一个锅勺里面,然后在沸腾的油锅里炸到熟,金黄色的蚵嗲饼一块块的在一旁晾干,吃的时候再沾上店家自制的酱料。我其实闻香而已,却从来不敢买啊;觉得路边小摊那一锅乌七八黑的回锅老油很可怕,还有路边的飞沙走石也让我担心。但阿丽做的“蚵嗲”超香,也完全没有这些顾虑!她在面浆里加了绿豆芽、韭菜、放了一点猪肉、和硕大饱满的生蚵,最后还用了特别从家乡带来做蚵嗲的器材,看她熟练的动作,将炸至金黄的蚵嗲放满一盘子,沾一点甜辣酱,我试吃一口咬下,刹那体会到何谓“满嘴生香”、美味至极啊!

后来,我家不卖自助餐,改卖水饺和牛肉面,也结束了阿丽来我家帮忙的日子,没多久,她来和我道别,说要和同乡姊妹淘一起到台北工作。算来这么多年,在夜市或传统市场,最常看到的仍是“蚵仔煎”,偶尔有卖“蚵卷”的小摊出现,但卖“蚵嗲”的却越来越少了。每回想起这位来自彼岸的女子,就令我想起她的家乡味,想起她那异常美味的“蚵嗲”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籍贯上海的女主人对每天的菜色搭配非常讲究,几乎天天上市场买菜,每个星期必须调理的菜色会预先写出菜单…
  • 画画,不用贪心的想每种都会画,而是要画自己擅长表现的题材。每个画家也会有自己的极限,不是每种都会画,画画就是要藏拙,尽量表现优点画自己擅长的…
  • 记忆仿佛变成检视自我的心情故事,心底更加怀念起一些师长,如曾在中学时代有缘教我、帮助我的美术老师…
  • 有些地方的樱花,多得像花海一样,走入步道,犹如置身于花海隧道间……尤其阵阵清风吹来,花瓣纷纷飘落,仿佛绵密柔细的樱花雨,让人惊艳不已!
  • 也不是每个星期天都有空画吧,若有琐事耽搁了无法前往友人家,就利用午后余暇在家里的餐桌上画画。那段日子刚搬回桃园家乡创业,住在乡下眷村,每天为了生计奔忙,但心情还算惬意。
  • 我爱买书、看书,也喜欢边喝下午茶边阅读,尽管电子书很方便,我却是“老派”作风,还是喜欢阅读传统的纸本书。
  • 假日夜晚,独自坐在电脑前看了一部老电影。尽管夜深人静,周遭空气特别寒冷,我心底却涌现一股暖流;老片子让过去早已淡忘的学生时代,重新浮现眼前。
  • 总的来看,“部落格”节省了资料存取时间,让我能轻松寻找过去的足迹,只要点入“文章分类”,就像打开“记忆的抽屉”一样…
  • 一向喜欢将简单原味的美食作为早午餐,除了三明治、烤番薯外(这2样在附近的便利超商就买得到),我几乎就吃自家的手工葱油饼了。
  • 若说“生命如花篮”,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品味,也都要努力在无常、有限的生命周期里,活在当下好好把握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延展生命的深度和广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