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苑里有艺思 编织蔺类台湾之光

人气: 42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7月6日报导】创新台湾系列报导(中央社记者管瑞平苗栗县6日电)73岁的刘彩云手捧着日本无印良品国际设计大赛奖座,她怎么也想不到,小时候再普通不过的蔺草编织,如今让她站上国际舞台。

苗栗县苑里镇山脚社区去年透过大专生洄游农村计划,由年轻学生和在地艺师携手创作蔺草编织作品“蔺暖帘”,在日本知名品牌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举办的“MUJI AWARD 04 in China国际设计大赛”,从49个国家4824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世界铜牌奖。

“蔺暖帘”类似日本居酒屋常见的门帘,不仅呼应比赛“生活中的恒久设计”主题,且符合无印良品简约设计、贴近生活的品牌形象。担纲手作艺师刘彩云和温雪云两人一起制作10天才完成,在得奖发表会中笑得腼腆又开心,害羞地说“编蔺草这么多年,这次最有成就感”。

读小学起,刘彩云放学写完功课,就跟着妈妈编织蔺草席,她和那个年代苑里镇上绝大多数的女孩一样,7、8岁就得开始学习手编蔺草,靠着当时热销的帽席产业补贴家用,甚或撑起一家数口生计。

“街头巷尾大家都在编,真的很热闹”刘彩云回想早期婆婆妈妈手中的蔺草一支接一支、边做边聊,“那种感觉、人情味,到现在都还很怀念”。

小学毕业后,刘彩云直接投入蔺编职场,到了民国60年代,工业日渐发达,加上台湾和日本断交,蔺编艺品销售通路锐减,苑里蔺草产业逐渐没落,她只好转行改做水泥工;直到近10年因为社区总体营造,才又被网罗担任工艺师,重拾技艺。

“我们这一代是在蔺草堆里长大的”,大力推动苑里山脚社区营造、台湾蔺草学会理事长叶文辉说,从小看着妈妈、姐姐编蔺草,“每晚伴着她们低头编织身影入睡的影像,至今仍记忆犹新”。

10多年前,叶文辉投入社造工作,惊觉小时稀松平常的工艺景象已不复见、在地年轻世代更几乎遗忘这一段繁荣盛况,决定展开苑里蔺编的文艺复兴运动。

他积极组织在地伙伴,密切与政府公部门合作,透过社区工艺扶植计划、多元就业方案、农村再生社区、大专生洄游农村计划等方式引入各方资源,成功媒合国立联合大学工业设计辅导团队及在地工艺师,老技艺结合新创意,果然激发出“蔺”类台湾之光。

去年联大工设系学生藉由水保局洄游农村计划,推出“蔺一张椅”活动,与在地居民共同将创意设计巧思融入传统蔺编技艺,以蔺编品修补椅子,唤起社区发扬蔺编文化以及环保概念,更让人发现蔺草不一样的用途及风貌。

联大工设系、北科大创新设计研究所毕业的陈芷萱说,念设计接触过各种材料,发现蔺草真的很特别,不仅充满韧性、香气和变化性,更具在地独特性,且能与许多现代材料结合,“产品创意更好发挥”。

叶文辉说,早期的蔺编产品以帽席居多,“现在可不一样了”,举凡手机套、笔袋、化妆包、零钱包、大小背包、灯罩、拖鞋、置物盒等琳琅满目,编织花纹也更为多元。

世代隔阂难免有磨合期,每当年轻设计师出新招,想在造型、花色上有所突破,老艺师总脱口而出“啊这没法度啦(台语)!”不过在年轻人拜托、说服下,仍努力尝试,最后还真的完成作品,自己都开心不已。

叶文辉指出,推动蔺编产业复苏初期,面临最大困境就是“人才断层”,当初找回老工艺师多半年事已高,“像是和时间在赛跑”,若不加紧脚步,产业恐怕就此消失,苑里独有的正三角蔺草也可能无人继续种植而绝迹。

学会目前正积极培训基础人才及种子师资,也将建置蔺草园区研究佐证蔺草优势特性,以便将蔺编技艺、材料扩展到全台各地,让蔺编工艺遍地开花,更能永续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