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华民国未来领导人 学者:面对中共要捍卫国家价值

面对威胁利诱 仍体现中华民国的尊严、信奉的价值 勇于提出主张 并解决台湾不公义、阶级不正义已成领导人不可或缺特质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5年02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江禹婵台湾台北报导)台湾正面临新旧世代转型的重要阶段,政治明星光环已非票房保证,期盼解决台湾不公义、阶级不正义对台湾社会的影响,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两岸关系上,必须有“无法妥协的坚持”,面对威胁利诱的压迫下,依旧表现出中华民国的尊严、信奉的价值,勇于在各场合提出自己的主张,似乎已晋升未来台湾领导人不可或缺的特质。

距2016总统大选还有一年,不过各政党初选已开始,随着青年参与政治氛围发酵后,各界对于总统候选人也有着不同期许与要求。民进党的人选大势底定。国民党却是人人有机会,个个没把握。

2014年底九合一大选民进党大胜,却发生台南市议会议长跑票风波,这一两年风起云涌的公民运动,在野党却是跟随在公民力量之后。若最大在野党胜利,是建立在执政党的腐败,同样令公民感到忧心。

对照年轻世代所追求的公平正义,以公民为本的诉求,强调兼顾台湾人民的尊严与权利,让2016台湾领导人该具备何种特质与信念,重新带给各界不同想像与思考。

认清参选的是台湾总统

自从台湾离开联合国,国际间处境艰难,从国家代表出赛的称谓,外交上到处碰壁,甚至让其他国家用一张纸、一枝笔就让台湾轻易消失于国际上。

台湾智库咨询委员、台北医学大学副教授张国城认为,台湾国际地位处于不正常、残缺的地位,未来台湾领导人,必须有深刻的了解,不能再用似是而非的观念来混淆,例如,台湾已经独立,宪法要遵从等理由来推托责任。

在国际地位,要清楚明辨谁是台湾的盟友、谁是敌人?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其他国家共同的利益、冲突为何?用对待盟友的方式来相应,而非“社交”当“外交”,“孤立”当“独立”。

目前面临中国强势阴影之下,全世界因利益顾忌中共,台湾几乎是被全世界所孤立。华人民主书院董事曾建元表示,总统候选人必须“认清是在选台湾的总统”。

要深刻了解台湾历史文化

作家平路认为,翻转权贵垄断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恐是未来台湾领导人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她进一步提到,台湾是个海洋国家,应该放眼海洋所带来的机会,是不同于中国大陆的价值,对台湾历史、地理以及文化,要有深刻理解与底蕴,才能打从心底对台湾燃起一股无法熄灭的热情。

另外,“不能认为台湾有选举,曾有过政党轮替,就是现代化的民主国家”。要对台湾解殖历史、党国体制完美的进化,一直到对台湾民主现况问题,都要有一定认知与了解。

“对于国家认同问题、各族群领导整合”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台大国发所兼任副教授、华人民主书院董事曾建元认为,虽然在同一片土地上,但台湾各族群对同一时期的历史,有不同的诠释与记忆,基于多元文化价值,未来领导人必须用尊重、理解方式,来处理各族群对国家不同的想像与期待。

台湾的总统对政治现实,要有判断预测的能力,切忌短视近利、随波逐流,不能再反复论述“统媒”论点,以及过去党国体制教育灌输的旧有价值,甚至社会流传的一般性论述。张国城认为,“要对台湾现况有独到的见解。”

具口才辩才、管理概念能力

基于政策运作的顺畅,也要对文官系统运作有深刻理解,最好有自己选战获胜经验,清楚结合一部分权力者,再具备“管理绩效”概念,绝不能对运作过程一知半解。

最重要的是,有相当程度口才、辩才,能清楚一致的把理念、政策方向传达给社会大众;尤其在统媒以及既有势力经常性扭曲抹黑之下,还能够保持着论述理路清晰与完整。

除了能力之外,其“人格操守”也要经过“统媒”、“党国体制”最严格的检验,甚至经得起抹黑。张国城谈到,就算是被政治迫害,也必须让大部分台湾人被认为是劣势、无辜的,而非沦落到人人耻辱、切割的对象。

张国城强调,上述条件都只是检验标准,并非一定要具备满分标准才是合适人选,随着选举状况演变,某些部分甚至需要加权。不过这些特质,足以做为年轻人参政目标的期许。◇

责任编辑:吴明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