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一念之间 结果迥若天渊(5)

火神示报

作者︰静远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清朝康熙初年,檀香很昂贵,苏郡有一家制香的香铺,以前用三金买了一尊檀香的佛像。香铺家的人私下商量说:“如果将这尊佛像制成檀条出售,可以得十六金。”于是要毁坏佛像,趁着檀香涨价赚一笔钱,但是佣人害怕造罪业,就劝阻他们不要这样做。

当时香铺家的女婿准备接妻子回家,正住在岳父家里,他对佣人说:“你是佣人,关你何事?听从吩咐就行了。”当天晚上,香铺家的女儿因腹痛不能回家,夫妻二人只得继续留住在香铺家。

第二天,街上有个六岁儿童随父走路,忽然指着香铺问父亲:“那一家的房屋为什么用红封条封住呢?”他父亲以为他看错了,就叫他不要乱说。当天晚上,香铺发生火灾,香铺全家人都烧死了,但这场大火却没有烧到邻家。

当时,香铺家的女婿想从楼上屋孔中钻出,被一物拦住出不去而死于火中。那位劝阻的佣人,在当天早晨,被另一家香铺强邀去做两天工,只有他幸免于难。

所以因果报应没半点差错,存的是什么心,就遭什么报应。那位女婿和佣人的存心截然不同,前者胆大妄为,对于佛像没有任何敬畏,后者敬畏佛像,不敢造罪。结果也完全不同:一个本想回家,却使他不归;一个不想他往,却强迫他往而得到免难。真是招吉或招祸全看个人的起心动念了。香铺一家人算是集体造罪,毁坏佛像,把尊贵的佛像作为商品营利,很快就全部遭到了报应。

人做事须循天理,自古以来明晓因果之人,总是把德行和善念看作是最重要、最可信赖的,对于行善之事,就尽力去做;对于凶险、损人的事,就避免不去做,不与社会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一念之善,可化解灾难,改过迁善亦可转祸为福。

(取材于《安士全书》、《太上感应篇例证》)

--转载自明慧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语云:“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是说古代的君子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这样就能及时改过,不断向上;对别人宽容而平易,使别人乐于为善。
  • 唐代的郭子仪,戎马一生,在平定“安史之乱”和抵御外族入侵中屡建奇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忠勇爱国,宽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极高的威望。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拜郭子仪为兵部尚书,统帅全军,郭子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率军收复了洛阳、长安两京,唐肃宗对他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 淸咸丰年间,湖北东湖有一个民妇某氏一向孝顺婆母,每天早晨起来洒扫庭院,料理饮食。然后到婆母房间问安,把一盆洗脸水和二个鸡蛋放在桌上,像这样已经习以为常了。
  • 犯了错与其只是内疚,还不如下定决心改过,就能得到好的结果......
  • 人的命运与祸福,都是有因有果的,取决于自己的行为,唯有积德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人算不如天算巧,可是世上有些人只算小处,不算大处,只顾眼下,不顾终身,枉自折了福德。
  • 韩琦面对小人仍能用诚心对待,浅浅与之交往,但是不会身陷其中......
  • 多持无神论的人,不相信神佛,不相信善恶有报。古今中外,其实有许多佛像、神像显灵的事迹,不正是神佛慈悲点悟迷中人吗?
  • 我的曾祖父母活着的时候,他们都信佛,是在家的居士。家里住着一位云游僧人,这位僧人俗家姓白,家人就叫他白老修。他少年时,母亲守寡,信奉佛法,他是哥五个中最小的一个。他在哈尔滨迎风寺出家,他曾为他的父亲守坟,满三年时,半边天都红了,人们以为着火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