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盘点上海逾十种安全危机

人气 11
标签: , ,

【大纪元2015年04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庄正明报导)日前,大陆学者盘点上海需关注的城市安全和防灾问题,包括地震、火灾、风暴、雨洪、供水安全、空气污染等逾十种问题。

据澎湃新闻报导,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戴慎志3月30日在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了一次有关上海城市安全和防灾的演讲。发言以伦敦、巴黎、华盛顿、纽约、洛杉矶、东京、首尔、香港及北京这九大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规划为参照,盘点上海的城市安全和防灾问题,并分析了其最关键的问题。

戴慎志发言表示,上海需要关注的城市安全和防灾问题,包括地震、火灾、风暴、雨洪、供水安全、空气污染、公共健康及传染性疾病、食品安全、能源危机、恐怖袭击、战争与空袭等。其中,有关人体健康的安全问题,能源危机及恐怖袭击,应重点预防。

戴慎志指, 上海最关键的安全与防灾问题是,地铁交通系统、地下空间、供水水源、避难场所建设、高密度地区及承灾空间预留。

如地铁交通系统方面,地铁站场的安全防灾是首要问题。特别是人民广场地铁站,目前是上海市内客流量最大、空间最复杂的换乘枢纽站,也是最拥挤的站点。每天有六七万人进站,十几万人出站,尤其需要注重预防拥堵、踩踏事件。安全快速疏散地铁站的人流,是首要任务。

第二是要增强地铁线路和设施的安全度。上海中心城区地铁线路穿越黄浦江、苏州河多达12处。由于上海特定的地质条件,若发生地震,引起土壤液化,造成过江地块盾沟断裂,强大的水压力会将江水高压涌入盾沟,并快速长驱直入地铁之内,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需及早考虑地铁过江段的紧急关闭、隔离设施及应急措施。此外,还需设置地铁站内的防恐设施及相应措施。

再如高密度地区方面, 上海的城市高密度地区包括以里弄住宅区域为代表的低层高密度地区,和以商业集中区、CBD为代表的高层高密度地区两类。前者如“田子坊”,后者如陆家嘴核心区。一旦发生地震、火灾等灾害,如何快速、有序疏散高度密集的人群,这是极其严峻的挑战。日常的逃生培训和演练是必须的。

此前2014年跨年夜,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一起严重的踩踏事故,共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今年1月21日,上海市政府调查报告将事故定性为一起“公共安全责任事件”,称这是因对活动预防准备不足、现场管理不力、应对处置不当等原因造成。

上海黄浦区包括区委书记周伟和区长彭崧在内的11名官员被记过、免职等处分,但市政府无人被问责。

此前陆媒报导,当晚有数十万市民涌入外滩陈毅广场,面对跨年夜如此大的人流量,上海警方仅增派500人,导致现场人流失控,最后酿成悲剧。

网络上问责上海当局的声音不绝于耳,认为上海市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求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上海市长杨雄引咎辞职的呼声不断,连中共官媒也不断追问为何未问责更高级别官员。

责任编辑:李晓清

相关新闻
外媒:上海市委书记应该为踩踏下跪道歉
华日:外滩缺乏警力上海治安外包私人公司
上海取消豫园灯会 被指对抗李克强
浙江水亭门古城墙北段坍塌 现场画面曝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