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丛谈:说哭论笑(感情激化描写简评)

作者:庄敬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144
【字号】    
   标签: tags: ,

文艺作品的写哭、写笑,被称为是“感情激化描写”,这是一般作品所常有的内容;甚至可以说:文艺作品要想绝对地避免写哭、写笑,简直是不可能的。“创作需要真歌哭”!如果一部文艺作品,不能使人感动,读了它既无欢笑,又无哀哭,无动于衷;那么,这部作品肯定不会受到读者的欢迎。可见,文艺作品写哭、写笑,既正常又属必需。并且,要想写好哭、写好笑,却也并非易事!

有一位细心的读者,从一部长篇小说中摘出该书写哭、写笑的全部语句,发现写哭的常用语是:“悲伤地哭着”“哭得十分悲伤”——不仅词汇贫乏,而且还停留在哭的表面上做文章,并没有写出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在哭时的不同表情。因而,书中人物虽然痛哭流涕,读者却并未引起共鸣,一点儿也未产生哀痛的情绪。

同样是那部长篇小说中,写笑的常用语是:“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后合”,“哈哈地笑起来”。其中“哈哈一笑”这个词儿,在全书中竟重复使用过二十一处。这里,除了词汇贫乏的因素之外,还是一个基本原因: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写笑,而没有具体观察,深入体验,从而写出人物笑时的真实表情——他们的表情,是丰富多采,千差万别的。如此老一套的写笑,当然不能感染读者,使他们无法得到欢欣。

列夫.托尔斯泰在《谈艺术创作的目的和特点》一文中,说:“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这就是说,作者应该把自己的感情通过“某种外在的标志”,传达给别人,使别人“也体验这些感情”,这样的作品,才算得上是成功之作。

那么,“外在的标志”是什么?就是人物真实感情的流露,是人物各自独异的“性格的外化”。根据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观察,人们在哭泣时,由于各自精神性格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表现。达.芬奇说:“哭泣时,人的双眉和嘴,依据哭的原因不同,而有所变化:有的人哭,是因为愤怒;有的人哭,是因为痛苦和折磨;有的人哭,是流露绝望之情。有的人哭时,仍有节制。有的人,则流泪满面,有的人哭,是痛苦嚎叫。有的人是仰天大哭,两手低垂,指头紧绞。有的人哭时,是惊恐万状,两肩高耸触及耳下。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随上述的原因,而有所变化。”(《芬奇论绘画》第174页)这就对如何写哭,给了我们十分具体而深刻的启示。

再说写笑。笑是人物感情流露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在笑的时候,也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曹雪芹可以称之为“写笑圣手”!请看下面《红楼梦》中的一段文字: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笑得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在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都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上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姐妹们换衣裳的。”

湘云性情爽快,所以笑至喷茶;黛玉体弱多病,故而笑岔了气,连叫“嗳哟”;宝玉娇贵,最受贾母宠爱,因此笑得滚入贾母怀中;而贾母最疼宝玉,连笑时也连呼“心肝”;至于佣人们,虽觉得好笑,却又不敢在主人面前,纵情地笑,只得“弯腰屈背”,或“躲出去蹲着笑”。真是写笑如活,各显性格;百姿千笑,委实好笑!

上面那一段精彩文字,如果让一个劣手来写,可能又会写成:“……听了刘姥姥的话,湘云、黛玉、宝玉和贾母等人,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完了!这样描写,使我们看不到书中人物的音容笑貌,也就索然无味了。

总之,无论写哭、还是写笑,都必须做到“因人而异”,“各如其貌”,显示出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这样的作品,就不致老是重复“悲伤地哭”“哈哈大笑”等几个单调的词汇,文笔也会丰富多采。并且,可以真正地感染读者,打动读者。@*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了线索,恰如揽缰在手,纵骏马风蹄,而驰骋万里自如。因此,一个作者,在收集占有了大量材料之后,就必须殚精竭思,运用大力,找到拘拢材料的一条线索。
  • 文学艺术家“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有像由之以立,无形因之以生。妙将入神,灵则通圣。”(杨慎《画品》语)若能如此,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便可能成为优秀的文艺作品!
  • 有一位评论家曾经指出:“言简意赅的语言,能够使人牢牢紧记;冗长的文字,却很难在记忆中长存。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把时间、才力和劳动,浪费在空洞、多余的语言上。”
  • 从事文艺创作的人,须要能够直言定误的“诤友”,以便于取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而及时受教增益,这是颇有好处的。
  • 在学习写作的开始,取法乎上,向优秀的、有定评的、典范的文章学习,不仅要学习语言文字,还要特别注意学习做人原则、思想方法,以真念、正行,开拓智能。
  •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是我国古代作家们的经验之谈。故事情节曲折多变,恰似波诡云谲,才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同时也才能够充分地反映客观对象——文章所要描写的社会生活的曲折性或人物性格本身的复杂性。
  • 从事创作、写文章,虽不完全同于写科学著作,但同样要虚心向他人请教,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行。杜甫所谓“转益多师是汝师”,意思就是要我们虚心向各方面学习。
  • 善于发现生活中蕴藏的美,寻求新的表现角度,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那么,即便是被人写过了的题材和主题,也依然能够做到:同中见异,熟中出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