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无远弗届:大明篇

【文史】大明王朝“存亡继绝”的一战

作者:皇甫容

描绘日军在釜山登陆情形的朝鲜画卷・釜山镇殉节图(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486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在历史的舞台上,中原王朝上演的剧目,每每观来辉煌壮观,其中大明王朝为挽救濒临灭亡的朝鲜王室,演绎的“存亡继绝”正统王道,以天朝雄风,驱除外邦觊觎,扬大明国威于芸芸大千。这场大戏,因青史一笔“东洋之捷,万世大功”,成为支撑朝鲜王室再生的主轴。

心向大明 三韩衣冠悉同中国

公元1392年,在大明王朝的援助下,李成桂建立高丽王朝,亦称李氏朝鲜,是朝鲜半岛最后的一个王朝。

李成桂身登大宝后,遣使向大明称臣,明太祖朱元璋钦定“朝鲜”作为李氏王朝的国号,并规定朝鲜为永不征讨之国,朝鲜亦尊大明为永世的父国和天朝。随后,他以大明王朝的法度、诗书、礼仪、国制等为范,进行系列改革。1394年,李成桂委任郑道周编纂《朝鲜经国典》,在行政、财税、军事、礼仪制度、刑罚、工程营建等方面,采纳遵循大明典章定下社稷规范。三年后,又委任赵汉在《朝鲜经国大典》基础上,编成《经济六典》。

郑道周、赵汉这两位都是著名的儒学大家,饱读来自中原的诗书典籍,因此他们的著作,在体现忠君、礼节等方面深受儒家的影响。

自明朝永乐大帝开明朝崇道之风后,皇帝热衷修道,作为一国的表率,促进了道藏的编撰和大道的传播,使修炼的道风深入民间。明朝时期,修道的高峰,民间各行各业都供奉道教神像。皇帝在皇宫内建道观,设炼丹炉,进行斋蘸法事;民间百姓有的城市几乎家家都会设炼丹炉,为后世缔下全民修道的王朝大观,写下最为奇观的斑斓一页。

因大明皇帝热衷修道,不仅在武当山大建道观庙宇,也在皇宫大内修建道观,进行斋蘸法事。受大明的影响,李氏朝鲜自称小中华,并尊道教为国教。由此,李朝王室出现和大明朝一脉相承的新气象。

朝鲜王室深受宗主国明朝修道之风的影响,因此李氏王朝的衣冠、建筑等都体现出明朝的特点,保留着修道的气息。李氏王朝名臣徐居正曾作诗云:“明皇若问三韩事,文物衣冠上国同”,亦有“衣冠制度悉同中国”的说法。

朝鲜之役 彰显大明“存亡继绝”正统王道

1590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迅速实施入侵明朝的计划。他设想先进攻朝鲜,而后渡海到达明朝,留居宁波,然后占领天竺,再派丰臣秀次占领明朝国都北京,并计划在七年后迁都到北京。

在拟定计划后,于1591年,以“假道入唐”为名,丰臣秀吉致函朝鲜王室,公开表示要借道朝鲜进攻大明。他在信函中讲道:“我想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是秀吉毕生大志。” 朝鲜国王认明朝为父国,因此对丰臣秀吉的致函未加理会。丰臣秀吉因久未获朝鲜回复,便先出兵攻打朝鲜。

李氏王朝太平日久,致使朝鲜八道武备松弛,三百多座郡县都未设防。丰臣秀吉率军迅速占领了朝鲜半岛绝大部分城池。由日本开办的学校已开始教授日语,朝鲜此时处于亡国状态。朝鲜王子被俘,国王逃难至明朝边境,向宗主国寻求庇护和军援。

明廷认为:“倭寇进攻朝鲜,其意之实是在中国。而我大明军兵救援朝鲜,实为保护中国。”明朝神宗皇帝出兵朝鲜抗击倭寇,大明将士血洒异域江山,拯救濒危的朝鲜王室,延存韩邦血脉,力尽宗主国道义之责。

朝鲜之役绘图中明朝军船上的连弩(公有领域)
朝鲜之役绘图中明朝军船上的连弩。(公有领域)

由于朝鲜极度缺乏军粮军饷,救援期间明军所需的军资全部由大明朝自行解决,由宫廷王权中枢直接拨发,同时还要资助朝鲜王室的日用开销。若大明没有天朝之威之度,又何来旷世援救之举?

此战耗时七年,为援助李氏王朝,明廷以国库之资倾囊相助,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帮助朝鲜王室从亡国的危境中解脱。明军大战日本,阻扼外来野心的觊觎,协助朝鲜王室再获新生后,天朝王师即刻归国,没有要挟李氏王朝索要一寸土地;也没有索要分毫回报。万历朝鲜之役,体现出大明“存亡继绝”的正统王道,彰显出天朝凛然森然的国威大义,对当时国际格局的绝对震慑。

大明军队截窒日本占领朝鲜的行动,也使韩邦久经神传文化熏陶的文化因子得以保留,继续传承,并为后续的大清王朝继续辐射神传文化的历史天命提供了巨大的保障。因此,从长远的历史观来看,这一捷战史称“东洋之捷,万世大功”,一点也不为过。

明朝神宗画像。(公有领域)

劫后余生的朝鲜王室为了感谢大明的再造之恩,在汉城(今首尔)建立大报坛,即使在明朝灭亡多年后,朝鲜王室依旧祭拜大明皇帝牌位。明朝的气度使得朝鲜上至国君,下至百姓都十分地感佩和仰慕,因此竞相模仿明朝国风。

据《李朝实录》记载,朝鲜仁祖李倧在给皇太极的信函中写道:“(大明)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拯救生灵于水火之中。小邦之人,至今铭镂心骨。”即使到明朝灭亡后,李氏王朝在宫廷内部的文书上,依然坚持使用明朝崇祯年号。

预言奇书铺垫历史大纲

中国著名的预言奇书《推背图》预言了从唐开始一直到未来两千年期间发生在中国的历史大事。以明清两朝为例,《推背图》第27像的配图,李淳风和袁天罡预言了七百多年后的明朝,其颂曰:
枝枝叶叶现金光
晃晃朗朗照四方
江东岸上光明起
谈空说偈有真王

在第33像配图中,则预言了清朝入关之事,其颂曰:
天长白瀑来
胡人气不衮
藩离多撤去
稚子半可哀

而北宋邵雍的《梅花诗》也准确预言了南宋的灭亡、元朝的开国者忽必烈、明朝朱元璋的兴起及灭亡,也预言了满清入关、洪秀全、民国等天下大事。历史发生的事件,既然都能够被这些预言奇书准确预测,那就说明历史的一切都是有安排的,那么安排的背后,一定有其用意。

每一朝代的出现,就像预言中事先讲到的一样,按着既定的顺序,不断上演新的剧目,也不断地为世人孕育、传递新的文化。

当明朝演绎的剧目,在他留下的修道文化、正统的治国王道被世人广泛认知后,历史的安排达到预期的目的后,明朝也像秦汉唐宋王朝一样,走下历史的舞台,被预言中的清朝取而代之。

经典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基于历史从新演绎的传奇故事,使抽像的修炼文化、忠义思想更容易被世人所接受,也容易被人津津乐道地千古传唱。与小说不同之处,每一个王朝上演的大戏都是真人实秀。即便是真人实秀,也早已有诸多预言揭示给人不同朝代的剧情大纲,只不过没有剧透而已。因此真真假假便在这个世间有了较量的空间,也留给世人选择和思考的余地。@#

(点阅中华文化无远弗届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张宪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天的日本保存着大量的盛唐文化;而在韩国保留着不少的明朝文化。
  • 公元574年,圣德太子出生在动荡不安的时期。他的父母是苏我族(Soga clan)国王与王后,为保护王室沥尽心血。圣德太子出生时,当时的日本文化还未完全形成。
  • 大唐太宗贞观年间,文治武功盖世,盛世文明垂范天下,唐朝文化、礼仪、律典、文物制度皆被四夷争相效仿采纳,以沐中土华风为荣。大唐都城长安也成为各国使臣、留学生、僧侣汇集的国际都市。
  • “韩流”(Hallyu)来袭风靡亚洲,观众也通过韩语影视剧,领略到其中的中国元素,比如汉字、建筑、服饰、礼仪等等。在韩国古装剧中,常会看到大幅的汉字书法高挂在宫廷、贵族、士族家中,剧中出现的古代书籍、书信和密旨等也多是用汉字写成。
  • 在今天的中国山东省荣成市有一座佛教禅院——赤山法华院,这是韩国游客到山东的必游景点。院中建有一座15米高的纪念塔和一座戎装塑像。这座高大的雕像的主人是被称为“海洋贸易之王”的新罗义商——张保皋。在中韩的文化交流中,他是不可不提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