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记】忆中秋

作者:宋紫凤
font print 人气: 778
【字号】    
   标签: tags: , ,

又逢人间中秋夜,未知今夕是何年。梦回前朝几多事,碧海浮波月初圆。

此中秋之夜,我乡人呼之为月夕。夕者,祭也。盖因每逢此夕,周天子要举行祭月的大典,所以《月令》有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虽然天子夕月的盛典已不可追述,而月色荧煌之中,似仍有崇牙树羽的仙仗与九奏万舞的神圣,那一刻,月是君临天下的,是遍照万国的,是不可仰视的。

至于魏晋之世,我乡多出名士,不守俗礼,他们好酒、好琴、好文章、好清谈,每逢仲秋之夕,微服泛江,携酒登舟,举头望月,披襟长啸,望之若仙。为时人仰慕,为后世传写,只是魏晋风流只属于魏晋,时过境迁之后到底再难寻见,不过中秋夜赏月的雅好还是代代相传。

而中秋之为节日,当始于大唐。太宗皇帝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这一轮中秋之月遍照了千百年的沧桑后,终于热闹起来。此后每逢中秋,除了拜月、赏月,朝中百僚凡三公以下还要“献镜及盛露囊”。至玄宗朝,更有唐明皇与道人于中秋夜游广寒月宫,得《霓裳羽衣》之曲而传为千古佳话。随明皇去月宫的道人,一说是申天师,一说是罗公远,一说是叶法善,盖年久岁远,乡人不能记之,不过,明皇于月中见过素娥十余,着皓衣,乘白鸾,随清丽之乐起舞于桂花树下却描述得真真切切,如在目前。明皇归来,将月宫仙乐谱为《霓裳羽衣曲》,是为大唐法曲之瑰宝,惜哉不传于后世。想来,非霓裳之盛大,不可以写大唐之雍容,而唐祚既不传,霓裳亦为之绝响。

然而说起中秋、说起她更为乡人所熟知的种种繁华,孰又能有过于宋世的汴京城呢。每逢此八月之望,倾城人家子女,不论贫富,或登危楼,或立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祷。男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这自然是源于上古的祭月之礼。至于赏月之俗则更为盛行,乡人盖取“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妙想,贵家装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月明中天,雅俗同赏。不过,拜月也好,赏月也好,乡人所最注重者乃在中秋月满,阁家团圆。我乡宋世,多大家世族,几代同居。每逢中秋,铺排家宴,长者坐主席,子女围坐,幼儿绕膝,欢乐竟宵。至于街市瓦舍勾栏,直至五鼓时候,游人仍徜徉不绝,喧嚣如昼。彼时中秋还有时令食品,譬如有一种酥糖作馅的小饼,大概为后世月饼之初形。而苏东坡尝用他纵横散行之笔,收敛锋芒,饱蘸月色,写下“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这样的天真之句。

至若我乡明清之世,中秋节依然盛大,依然隆重。稍有不同者,则是月饼的风行。乡人做月饼,力求精致,饼面绘月宫蟾兔之类,小者一口,大者尺余。家家拜月,除了各置月宫符像、陈瓜果,还要供月饼。至于家宴,可以铺张,可以从俭,但不可少了月饼。此外,亲友亦以月饼相赠,皆取团圆之义。

一岁一度的良辰总是过得太快,有人高歌豪饮不肯虚度,亦有人唯恐月圆既亏心有戚戚。譬如我乡清世,巨公曾国藩虽是武将,却常有一种与之不大相契合的文人的敏感,常说最喜欢“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想来这的确不只是一种书生意态,更是一种持道中庸的智慧与虚怀。

如曾国藩这样喜欢作此类枯寂思考的人毕竟少数,普天下的乡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中秋节的阁家之乐,他们放天灯,他们舞火龙,他们赏桂花,他们观灯会,虽不比上元灯会之盛,却也是一段人间的花光月影,让我追忆至今。

而此时此境,我人居千古之下、千里之外,虽无昨夜烟花可观,无金声玉奏可闻,无桂枝琼花可赏,无高台危楼可登,却还有一轮满月当空,足与千古共婵娟。@#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9月11日上午10时起在头城庆元宫(妈祖庙)前广场,由头城城东社区发展协会举办的20166头城话中秋活动,邀大家来过古早味的中秋节。
  • 皇历8月15日中秋节的由来已久,有文字记载中秋之事已有二千多年。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中秋吃月饼,阖家赏月,团坐聚饮,都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围绕着中秋节,许多传统的应节食物都很好的寓意,流传至今仍继续食用。
  •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也是东亚文化圈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各地虽然发展出不同习俗,但有些习俗是各地皆有的。中秋节也是一家团圆的日子,全家团聚赏月、吃月饼和特定的食品。中国南方和越南还有提灯笼的习俗,在台湾,中秋节除了吃月饼、柚子,烤肉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动。
  •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传统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今年中秋与往年不同的是,十五的月亮十七圆,上次出现在2007年。
  • 中秋节在韩国被称为“秋夕”,和新年、端午节并列3大节日,但与台湾不同的是,韩国中秋节是返家团聚祭祖的节日,代表食物首推松糕。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 历朝历代的中华古人对于节气相当重视,相应衍生出不少民俗。立夏的民俗中隐含养生观念与作法,展现民俗养生的内涵。关于立夏的食补、禁忌和养生的民俗一次看遍。
  • 古人讲“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中生命发扬的季节。谷雨是暮春的最后一个节气,错过谷雨终就错过了今年的春天。切切要惜春,就在正当下!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到来,此时天地万物的生长皆清净㓗齐阳气发,所以称“清明”。自古以来清明融合了节气、历史的内涵,形成古老又丰富多元的节俗!其中不少节俗传自仅相隔一二天且节俗用意又相近的寒食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