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华邦电差点被抢走 科技部长透漏挽留过程

人气: 20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17年11月06日讯】台湾DRAM大厂华邦电宣布15年内,投资3,350亿元(新台币,以下同)于高雄兴建12吋晶圆厂,科技部长陈良基透露,华邦电原本考虑去其他国家设厂,他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极力说服华邦电留在台湾,过程“满惊险的”。

台湾高雄市长陈菊、科技部长陈良基与华邦电董事长焦佑钧9月25日共同宣布,华邦电12吋晶圆厂落脚高雄科学园区,厂区面积需求25公顷,估计可创造2,500个高阶人才就业机会。对于华邦电投资案,高雄市经发局组投资单一服务窗口,持续提供行政协助,盼华邦电带动产业磁吸效应。

据中央社报导,华邦电子董事长焦佑钧投资金额高达3,350亿元,是高雄史上最大单一投资案,但中间其实有不少曲折。促成这桩大型投资案的科技部长陈良基透露,其实新加坡早已积极与华邦电接洽,并祭出优惠条件,但幸好焦佑钧与他是旧识,为此特地找他商量,请他协助分析新加坡设厂条件。

“当然不能让华邦电去”,陈良基向焦佑钧分析,12吋晶圆厂的聚落资源要有很多配合,目前生产基地设于台中的华邦电,移地设立新厂时的人力与聚落资源都必须考量,新厂马上要找到具经验的1,000位专业人才,还要生产顺畅,在异地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还要经过“剧烈的转换代价”。

他以台积电的对手、中国大陆的中芯国际(SMIC)为例说,中芯不断重金挖角台湾半导体人才,就算初期产能可以上来,但良率不佳,一样没有竞争力。

陈良基强调,在台积电庇荫下,12吋厂产能最高还是在台湾,且聚落比较完整,原物料提供者会放心在台湾投入资源,如果华邦电真的移厂到新加坡,设备、原物料、资源本身就是问题,等于要“自己打天下”,但在台湾,除了工程师与人力调度上便利许多,群聚效应更是重点,“不是随便讲讲的”。

陈良基建议华邦电到高雄设厂,但高雄是传统工业重镇,当地人受够了五轻污染,对于空污要求较严格,还有困难要克服。当时陈良基与华邦电也与高雄市政府及环保署、经济部等相关单位协商,整体考量并解决环境及未来水、电需求,最后才成功将华邦电新厂留在台湾。

继华邦电后,台积电紧接着宣布在南科台南园区兴建3奈米制程新厂,经济部预估投资规模至少5,000亿元。陈良基透露,其实台积电很早就决定落脚台南的南部科学园区。陈良基表示,高雄市和台南市都积极争取台积电设厂,但台积电之所以选择南科,“群聚效益”是重要因素。

陈良基透露,因3奈米与5奈米制程共通性强,许多设备原料可共用,台积电5奈米厂所在的南科,也因此具备新建3奈米厂的优势;若3奈米厂选择落脚高雄,建置成本约会是在台南设厂的1.5倍,由此看来,台积电的选择“就很明确”。

事实上,在美国总统川普力推美国制造后,让很多国际大厂开始评估在美设厂的可行性,陈良基说,可以感受得出台积电“有压力”,台积电也与华邦电同样一直在评估台湾条件是否足以支持新厂需求,这也让他明显感受到,“若台湾环境不够好,人家是会跑的”。

陈良基说,现在台湾高科技产业士气是满高的,国际大厂跑台湾的主管层级也越来越高,行政院长赖清德也积极召开“加速投资台湾专业会议”,排除各种投资障碍,以建构友善的创业与经营环境,未来只要在法规面再松绑,“将来就有机会有更多投资进来”。

责任编辑:钟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