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瞄准新南向 台轮胎大厂印尼投产

人气: 369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7年05月01日讯】“你若没有去了解这里的做事方式,一来就会面临很多困难”。台湾轮胎双雄之一的建大橡胶布局印尼市场,经过两年准备期,深入了解当地民情风俗,今年开始在印尼投产。

天色刚亮,记者随着友人驾车前往万丹省(Banten)西冷县(Serang),沿路上尽是砂石车、货车来回穿梭,两旁民众住家多是简陋矮房,道路修修补补一度造成交通壅塞。这里已远离雅加达市区的繁华喧嚣,迎面而来的是偌大的生产基地“建大印尼橡胶”(PT KENDARUBBER INDONESIA)。

建大橡胶(印尼)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胜敦带领记者走访工厂生产线,实地了解自行车和摩托车轮胎的制造过程。

从“混练”、“胎面”、“成型”、“加硫”、“检查”、“捆包”等步骤,生产线上的技术人员战战兢兢把关每一道手续,曾胜敦也很仔细紧盯每一个环节的制作品质,确保生产出来的轮胎符合标准。

工作人员打趣比喻,从原始的橡胶变成轮胎的过程中,成型、加热、冷却等工序,很像是在“煮面”。从揉面团、拉面条到下锅煮熟,加料端上桌,“生产轮胎”和“煮面”有异曲同工之妙,最终目的都是要呈现符合标准的成品给消费者。

外派印尼建大厂的Lucas坦言,刚来这里时真的不太适应,工厂附近没有购物中心、餐厅和休闲娱乐设施,每天的生活就是工厂、宿舍,偶尔周末时会和同事前往较热闹的乡镇购物消费。

不过,现在的他已经很习惯这样的生活,他笑说,“这样也好,不会乱花钱,能够专心工作、多存点钱”。

曾胜敦向中央社记者表示,建大经过两年的准备,今年可以陆续在摩托车的内外胎、自行车的外胎释出产量,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始铺货到整个印尼市场,第一阶段投产目标为日产自行车内胎两万条、外胎1万3000条。

谈到印尼市场的前景,曾胜敦说,印尼市场庞大,人口多,消费能力强,台湾人可能还感受不到印尼的消费力,但只要假日到购物中心走一圈,就能感受印尼民众的消费力其实很强。

台湾建大橡胶布局印尼市场,看好印尼市场庞大,人口红利及消费潜力。(中央社)

“你若没有去了解这里的做事方式,包括语言的障碍、思想的不同,一来会面临很多困难,遇到一些挫折”。曾胜敦分享前进印尼的挑战经验指出,一般人在台湾比较少接触到以伊斯兰文化为主的国家的民情习俗,所以刚来到印尼时比较不适应。

他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发展的社会特性,刚来印尼的首要之务就是要融入印尼社会,先从大环境去了解印尼民众的生活型态、思维,进而慢慢修正自己的处事方式,以融入这个市场和大环境。

曾胜敦不是说说而已,建大印尼厂里办公室的员工,许多都是当地雇用的女性穆斯林,她们都戴着穆斯林头巾(hijab),有的还曾赴台工作,具备基本的中文会话能力。

中午用餐时间一到,工厂内还有特地为穆斯林员工量身打造的“清真”餐厅可以用膳,这也体现台湾企业入境随俗、尊重当地文化的具体表现。

对于政府推动新南向政策,曾胜敦很乐观,他说,建大董事长杨银明还是协助政府推动新南向政策的亚太产业合作推动委员会印尼分组召集人。

他分析,印尼市场的需求、客户的需求,加上台湾的政府单位能够协助台湾投资者向印尼政府了解投资手续、协商问题,这对企业南向有很大的帮助。

展望未来,建大除了受惠于轮胎售价调涨、中国大陆共享单车轮胎供不应求的挹注,印尼新厂4月起开始生产自行车外胎与机车外胎,另外新厂的扩建计划也正如火如荼进行中,未来几年成长性备受期待。

“我们有信心在印尼撑起一片天”,曾胜敦认为台湾人苦干实干的精神,加上新南向持续深耕,台湾的轮胎品牌能够在印尼闯出一番成果。他期待,有一天印尼民众骑乘摩托车时,会知道车子的轮胎就是来自台湾的品牌。(转自中央社)

台湾轮胎双雄之一的建大橡胶布局印尼市场,经过两年准备期,深入了解当地民情风俗,今年开始在印尼投产。(中央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