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廖大庆-以文史工作为职志 深耕地方

廖大庆带观光导览解说。(廖大庆提供)
人气: 779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7年05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谢月琴台湾宜兰报导)93年三钢铁工场结束后,廖大庆将其改为“三刚铁工厂文物馆”及“南方澳文史工作室”,12年来开始以文史工作为职志,深耕地方。

从事文史工作的源起

83年廖大庆任宜兰观光协会总干事去参访外县市,看到宜兰的观光资源、风景、人文,都不比外县市差,才开始注重宜兰的风土人情、文化内涵等。宜兰有自己特色:如宜兰人古意,有着灾难来时会相互帮忙的宜兰精神。宜兰开发较晚,自然灾害又多,经常淹水,人与人间互相扶持帮忙。他说,有次台风,他家是竹管厝,被吹掉了,就到邻居家的水泥屋去避难。在观光协会期间跟外县市接触后,自觉宜兰的条件很好,得了解自己有什么东西是值得宣扬的,因此逐渐深入了解宜兰。廖大庆还跟游锡堃一起去考察石垣岛、冲绳,半个月间跟他沟通很多观光的理念。宜兰观光协会任期一届4年,他担任一届总干事及一届执行长,累积了一些经验。后来在通讯做了十多年,觉得世界上没有用不到的学识与经验。

2007.03.25诺鲁副总统来访导览。(大纪元资料图片)
2007.03.25诺鲁副总统来访导览。(廖大庆提供)

文化要好,在地人做在地事

廖大庆在南方澳土生土长,看过他的兴衰史,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文化”应先去定位,那在地长住居民累积下来的生活经验,记录下来。那就是文化。他认为文化的东西政府不用花太多钱,不用太干预,但要去观照,关心。只要培育在地有心的文史者,给他一点养分,要让他们能生活下去,他们有着在地的文史养分,因为是本土性的,而非外来移植的。如果每个乡镇都有一两个有心的文史工作者,因为那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问不倒的。文化要好,就是在地人要做在地事。

以南方澳来讲,如3月23日妈祖生,这个节气,适逢鲭鱼、珊瑚都在产卵,春天万物成长。捕鱼季告一段落,渔民放下手边工作,敬天畏神,回去拜妈祖。那时因没冰箱,东西保存不易,所以大家就来大请客,促进经济繁荣。后来政府觉得太浪费,就把它给取消了。这就是文化,以前是自发性的,文化绝对是自然的东西。文建会每年花上百亿到处建馆,后来很多变成蚊子馆。政府轮替,文化更迭,政府寿命变短了,8年一个政府轮替,政府为求表现,在沙漠遍地开花,速成的用钱来砸。文化像烟火文化或盆栽文化,办完事就没事了。三天不浇水可能就枯了。像我们这种野草文化,踏不死,生命力强,政府多喷几滴水,他们就会活得更好。像南蜂炮,准备了一年,一天就把它放光。例如:20年前推形象商圈只是招牌统一,也没啥特色。如要编写苏澳镇志,用案子来标,在地记者却标不到,而由专家标到,那他就是东拼西凑,了无新意,到头来这种文化总是少了生命力。搞到现在,政府有编预算,才有办活动,否则就没了。

常民文化,自发性的,在地的,不求绚烂的表现。

每个人听他们讲三刚铁工厂有情有义故事后,都会深深感动,因为他说的是生命故事!在地人做在地事,累积起来,这就是文化。好的文化,自己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93年三钢铁工场结束后,12年来廖大庆开始以文史工作为职志。除了太太卖东西外,他出去外面教学、演讲、带观光导览解说,生命自会找到出路。政府鼓励民众了解在地文化。

廖大庆喜欢写字 并写得一手好字 。(廖大庆提供)
廖大庆喜欢写字 并写得一手好字。(廖大庆提供)

喜欢写字,乐于跟别人分享好字

他以前最不喜欢写字,现在呢最喜欢写字,三刚文物馆开馆以后,他每天都写字,照三顿写,越写越有趣,每天都在进步,字写得太多了,就送给人,与大家分享,跟人家换东西,连他的假牙都是跟一个牙医师换来的。

文化节庆在苏澳

1995年开始做社区总体营造,廖大庆文史工作室,对苏澳镇有诸多影响:1995年安座的金妈祖。鲭鱼节-1997年鲭鱼节由廖大庆企画发起,如今成为苏澳镇每年必办的节庆活动。鱼丸节-2001年廖大庆策划鱼丸节,阿通伯鱼丸得到观光客票选第一名,现在一家子都靠鱼丸吃穿。那时100斤送渔业署,100斤送总统府。1995年苏澳镇与日本石垣市缔结姊妹市。而1997年到现在他成为宜兰村落美学策展人。廖大庆协助地方把种子播种下去,而后继续发芽长大。有陆续发展,微小的力量,若着力点对,会发挥作用。

南方澳鲭鱼节。(廖大庆先生提供)
南方澳鲭鱼节。(廖大庆先生提供)

6月16日海鲭回家-为鲭鱼请命

另外,为了让鲭鱼产业永续经营,希望能为鲭鱼请命,他们将在6月16日办理“海鲭回家”活动,预定5天5夜。2017616,一行12人,用独木舟,划上鲭鱼回游的路,从南方澳出航,抵达日本石垣岛,渡过黑潮的涌浪,在冲绳岛弧的连绵里,用船走一条鲭鱼回游的路。

目标:鲭鱼禁捕希望改在2-3月间(产卵季节),这样对鲭鱼的保护效益更大。

(现在鲭鱼禁捕是在6月,效用不大。希望改在2-3月,产卵季节不要补鱼。)

对于文化,他有着很强的使命感。他深深觉得:文化就像以前做酱油要180天,是一点一滴、一天一天累积而来,文化是一种生活态度,不是只有三天或三个月的寿命。先要深耕,才能生根。惟有在地人深耕,才能生根,而后站稳脚步。若不是这样,将抵不过风吹日晒。他有感而发:有钱才有文化,那不叫文化…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