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之尊”在皇家建筑中的体现

作者:刘晓
清丁观鹏等五人绘本《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局部。描绘乾隆二十五年,乾隆升御座于紫禁城午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409
【字号】    
   标签: tags: , , ,

很多中国人都知道“九五之尊”代指帝王之位或皇帝本身。根据中国的阴阳学说,古代的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阳数有一、三、五、七、九,阴数有二、四、六、八。阳数又被称作“天数”,阴数则被称作“地数”。数字“五”是会意字,有调和的意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因此,“五”和“九”分别是阳数、天数中最中间和最高的数字,而皇帝作为天帝在人间的代表,也处于最中间和最高的位置,因此皇帝被视为“九五之尊”。

另一种说法来自于周文王推演的《易经》。在《周易》中,六十四卦的首卦为乾卦,乾者象征天,因此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是极阳、极盛之相。此外,从下向上数,第五爻称为“九五”,“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因此“九五”也就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一爻,乃是帝王之相。这里的“九”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判别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

是以,《易经‧乾卦》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唐朝孔子的后裔、经学家孔颖达的注解是:“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飞龙在天……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后因以‘九五’指帝位。”

有着如此寓意的“九五之尊”,自然在皇家建筑和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在生活器具方面,如清朝皇帝穿的龙袍,上绣九条金龙,而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所见都是五条(两肩之龙前后都能看到),与九五之数正好吻合。而在现存的明清的皇家建筑天安门、午门、故宫(紫禁城)、天坛、颐和园中,这样的体现也可以找到。

天安门和午门中寓意的“九五之尊”

天安门,明朝时称为“承天门”,最初只是一座三层五间式的木结构牌楼。1457年,牌楼毁于雷火,1465年重建为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覆盖黄琉璃瓦,有五个门洞,通高33.7米的重檐歇山式城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充分体现了皇帝“九五之尊”的威严。

明朝末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在紫禁城中逗留40日便被迫撤出,当晚“焚毁宫殿及九门城楼”,承天门再次被毁。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城楼,并将其更名为“天安门”,依旧保持了“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样式。

穿过天安门,走不多远,就到了故宫的正门:午门。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袭了唐朝大明宫含元殿和唐朝正门丹凤门的形制基础。午门在高大的砖石墩台上建楼五座,正中一座门楼,两侧分别各两座门楼,共五座门楼,俗称“五凤楼”;而正中门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亦体现了皇帝“九五之尊”的威严。

故宫中寓意的“九五之尊”

故宫是清朝灭亡后的称谓,明清时称为“紫禁城”。故宫中主要的建筑为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最重要的是太和殿,它是紫禁城的中心。

清乾隆《万国来朝图》局部,前为太和门,后为太和殿。(公有领域)

太和殿是皇帝登基、举行大礼、结婚的所在,其长宽之比是9:5,有72根楠木柱子(72是9的倍数),三大殿共处的台基南北长232米,东西宽130米,约分后比例是9:5,与天安门、午门一样,亦体现了皇帝身为“九五之尊”的威严。

紫禁城宁寿宫九龙壁局部。(Richard Fisher/维基百科)

故宫中还能体现“九五之尊”之所的还有九龙壁、九龙椅、81个门钉以及故宫的房间数9999.5。九龙壁建于乾隆三十七年,在宁寿宫皇极门外。九条龙中间那条叫正龙,黄色琉璃瓦建造,代表皇帝自己,也是“九五之尊”的象征。两侧各色不同的龙叫“升龙”和“降龙”,代表着八旗子弟。

天坛中寓意的“九五之尊”

天坛位于北京的南郊,是明清皇帝祭天的地方。为什么选在南郊呢?因为根据阴阳五行,天为阳,南方为阳位,所以要在南郊。此外,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祭天之坛要建成圜形,而冬至是阴尽阳生之日,所以最重要的祭天仪式一定是在冬至。

从天坛南门进入,首先看到的是圜丘坛,它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等。

圜丘形圆像天,三层坛制,每层四面设台阶,各为九级。在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石,称为“天心石”,是皇帝祭天时恭读祝文的地方。站在上边,即便小声说话,传出来的声音也十分洪亮。可以想像,每当皇帝在这里祭天,其洪亮声音,就如同上天神谕一般,充满了庄严的气氛。

天坛圜丘的天心石。(大纪元资料室)

天心石外铺扇面形石块九圈、内圈九块,并以九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即第二圈为18块,第三圈为27块。此外,各层汉白玉石栏板和望柱的数目,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数。这也是“九五之尊”的体现。

颐和园中寓意的“九五之尊”

颐和园是著名的皇家园林,清朝乾隆时期始建。园子里昆明湖中连接湖中小岛的十七孔桥设计相当巧妙。从中间最大的桥洞往两边数,各为九个,正是“九五之尊”的体现。

为什么要设计成十七孔桥,而不是九孔桥呢?桥梁专家孔庆普先生在《中国古桥结构考察》一书中推论道:“由于水面较宽,不可能设九孔,两个九孔是十八孔,则成为偶数,不符合建桥规矩,也不够美观。”“建桥者于是想到十七这个数字,此种构思非常高明。建造一座十七孔桥,由中孔到两个边孔,均为九孔,如此既照顾到九这个吉祥数字,又照顾到桥的高度和适当的墩跨比,非常巧妙。”就这样,看来没有特别的“十七”里,实际上藏着两个“九”。

此外,万寿山后山东部的山坡上的琉璃宝塔上亦有一处体现了“九五之尊”。琉璃宝塔是一组别致的建筑群的一部分,该建筑群包括花承阁、六兼斋、多宝琉璃塔、莲座盘云佛殿等,后来大多毁于1860年英法联军的纵火中。现存的除了琉璃宝塔外,还有高达7米、半径30米的半月形高台,高台上有一座山石盆景。盆景的基座四面刻有海浪和数量不等的海兽。海兽数量为:东面3只,南面4只,西面2只,北面5只。按南北和东西数量相加正和“九五之尊”。

结语

古代黄帝、尧、舜、禹时期都被尊为“天子”,周朝正式将“天子”作为君主的名号。秦始皇时改称“皇帝”,但意思与“天子”同。明清两朝皇帝则使用“奉天承运皇帝”之说,意思就是皇帝的权力来自于上天。既然天子“受命于天”,那就要受到天命、天理的约束。如果违背天命、天理,倒行逆施,就会被上天抛弃。从这个意义上说,“九五之尊”在建筑、生活器具方面的体现,或许也是在彰显皇帝尊贵的同时,提醒皇帝要“知进退存亡”,莫忘背负的使命。@*#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朱墙黄瓦,雕梁画栋,檐牙高啄,一景一兽……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器宇轩昂,肃穆庄严,这就是迄今中国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也最精美的木制结构的宫殿:北京故宫。
  • 位于北京南部的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求五谷丰登的地方。古代只有天子可以祭天,而大约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祭天的活动,已知的祭天仪式开始于周朝。祭天,成为了国家最重大的典礼。
  • 风水局中的天花板!每一处都精心设计。天安门是仙凡两界通道?皇帝为什么是“九五之尊”?
  • 明末三斩龙脉事件,谁笑到最后?为什么袁世凯的“龙座”要后移三米?紫禁城中轴连接泰山?
  • 古燕国的都邑、元以后历代中国的京城:现今的老北京城,它的设计始于元世祖忽必烈之时,体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透过老北京城最初的城市设计与布局,后世子孙不但能一窥中华文化中许多精微奥妙的神髓,更可以发现许多现代西方文化与古中华文化之间颇能碰出火花的相通之处。
  • 中国古代民间盖房上梁时有悬挂字条“上梁大吉”、抛元宝、安放镇物等祈求平安的方式。据说在修建紫禁城时,施工人员都要在重要的建筑屋顶施工结束前,在屋顶正脊中部预先留一个口子,称之为“龙口”。之后再举行一个较为隆重的仪式,由未婚男工人把一个含有“镇物”的盒子放入龙口内,再盖上扣脊瓦。该盒子被称为宝匣,而放置宝匣的过程称为“合龙”。合龙标志着一座建筑的落成。
  • 鸱尾、五脊六兽、九脊十兽各是什么呢?中华传统建筑采用这些脊兽装饰有什么含意和作用呢?最顶级的中华传统建筑装饰多少脊兽呢?
  • 关于始皇陵的历史记载和传说,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很多却被目前的科学探测及考古发掘所证实。所以,用“眼见为实”的实证科学,现代人根本就破解不了始皇地宫的奥秘,而解开这些埋藏于地下的巨大秘密,可能会帮助我们回归对古代中华文明的正解。
  • 提起秦始皇,总是和无数的“第一”及“唯一”联系起来,他是名符其实的“始皇帝”,是本次人类中华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地球上唯一大帝国的皇帝。
  • 共产邪灵无孔不入,从消灭肉体到荼毒精神世界,再到破坏历史文物与古迹,彻底斩断中华文化、精神信仰以及传承数千年的传统。(Fotolia)
    历经元、明、清三朝,整个北京城浸透着佛、道、儒的思想文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