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你看不见的玄机

【西游漫注】(26)猴子的身份认证问题

作者:挪威龙王

清彩绘西游记插图(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567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9年02月07日】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26)猴子的身份认证问题

第五回回目前一句还称呼孙猴子为大圣,后一句就叫猴子为怪了,怪不是妖怪的意思,也是怪物的意思,反正不是褒义。然后更过分的是,吴老先生开头第一句话就直呼这个猴子为妖猴,很不客气:“话表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

这可是怎么说?一会儿说孙悟空是神仙,一会儿说他是妖怪,并且这个现象在整部小说中都有体现。有人说这影射了中国阴暗的官僚体制、独霸话语权,规定不归顺的都是妖怪、归顺的妖怪也不是妖怪了,云云。

有些事儿,就是没人真的来说清楚。不知道的人就说个不停,真知道的人反而觉得不能说、因为都属于上界的机密嘛。

妖,在三界内,不同层面有不同的评判准则。在地狱里是不是妖都无所谓了,反正都是狰狞、丑恶的形像。在人间,没有人的身体,也就是没有转生成人,却通过不合理方式获得了一些人独有的便利,或者有了人身、却没有人性、违背天定的人伦,这两种即是妖。也就是说,在人的层面,获得异常能力的生命、必须有人性、符合人这一层面道德,才不是妖。因为人类即是各种各样生命转生的,只要他符合人类的道德,就算OK了。

再高于人的境界,比如天上,肯定是修上去的生命都有人形的真身的。但是他就得符合天上的神性的要求了,符合神性的道德层面、通过注册天箓进入神仙的循环体系。否则即是妖孽。

总体上来讲,不管是哪一个层面,都要进入上下对应的循环体系。在人间、脱离道德规范就脱离了这个循环体系,脱离了体系之后会强占许多别的生灵的资源,从而欠下巨额账目。等到百年之后,这种抢劫型的生命就得下地狱、一层一层剥离他们通过抢劫而霸占的资源。他们强占的资源,已经转化成了他们的一层一层的身体。这种身体不是人皮,但是也是一种皮肉,那可不就一层一层的扒皮了……多痛苦呀。是呀,很痛苦,可是没办法,那是人家在资源回收、公平地返还给那些被侵占的原主。

总结一下,大致上概括地说,在每一个层面上来说,要在那一个层面上生存,却不在那个层面的循环运作体系中通过暴力、强制来掠夺资源,来谋生的家伙们,就是妖孽了。

这个宇宙、这个世界是分层结构的,每一层面都存在上下的循环。对于生存者来说,通过循环获取自己生存需要的资源,通过生存和付出作出自己的贡献。整个宇宙确实是一个完整的、庞大的、生生不息的生态圈,繁荣的生态系统。

按照这个理论,于是《西游记》中相关的一切事儿都清楚明了了,为什么孙悟空有时候被称作妖,有时候被称作神仙。当他表示要加盟这个系统的时候,或者努力争取加入的时候,人家就觉得他有希望成为正规的神仙,就称呼他神仙、大圣了,其实当他修炼的时候,符合人家神仙规范的时候,那时候他确实进入了这个生态系统了。

但是现在的孙猴子,着实不懂这些基本的道德要求,他所在行的、能理解的,就是吃、喝、拿、要。“话表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但只注名便了。那齐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扶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

你瞧瞧,这就是孙悟空现在的修行方式,每天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天是三个饱、一个倒,每天是东游西荡、到处闲窜,整个一个没有追求、不知上进的无业青年。

你还别说,说不定在孙悟空自己眼里,他也挺忙呢。小说中没有提到,但是后续的小说中零星有涉及,我就猜测,孙悟空整天游荡,找人家闲扯胡侃,他应该非常八卦,热衷于打听各种八卦新闻。关于孙悟空八卦的揣测,一个间接的证据就是,见他每日游荡,许旌阳真人就觉得没法儿放心这猴子,就启奏玉皇大帝,请求给他安排点事情做做。因为“恐后闲中生事,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庶免别生事端。”

如果孙悟空整天就是吃喝玩乐这么简单,我想没有神仙会在意他的。就像《三国演义》中被抓到中原的阿斗哥,每天就是孙悟空这样吃喝玩乐,幸福死了,已经让他到了乐不思蜀的地步。司马氏放心阿斗,就是因为阿斗专心致志地吃喝玩乐。

许旌阳真人是个得道高人,人家在人间修炼的时候,就说出过不少至理名言。比如“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许真人的《转轮歌》:“畜生本是人来变,人畜轮回古到今。不见披毛并戴角,劝君休使畜生心。”尤其是许真人说的“良心自有良心报,奸狡还须奸狡磨。”这话简直就是为孙悟空量身定做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就是孙悟空后来西天途中遇到所有关隘、魔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孙悟空斗来斗去地降妖伏魔,一方面就是因为赖皮、好斗的品性招来的。

再说这一段孙悟空结交的朋友,都是什么神仙,三清、四帝、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

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是历史上道家对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合称,他们是道体系中的上尊;四帝在三清之下,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西方太极天皇大帝、东极青华大帝。九曜星官为日曜(太阳)、月曜(太阴)、火曜(荧惑星)、水曜(辰星)、木曜(岁星)、金曜(太白星)、土曜(镇星)、罗睺(黄幡星)、计都(豹尾星)。

一气化三清,三清是道教中最高境界,这个气是元气,没有形状、没有微粒的境界,对于人们来说,就是比真空还真空的境界的神。孙悟空能跟他们称兄道弟,说明孙悟空到了这个最高境界,他本身名字就叫悟空嘛。四帝、九星主掌三界内、特别是人世间的一切具体安排、具体运作,要精密到哪怕是一个细菌的地步。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神通对映到他们这个层面。

按道理说,孙悟空整天结交这些高人朋友,应该懂得最起码的接人待物的礼貌了吧。到人家那儿作客,起码也应该明白客随主变、明白个个入乡随俗的道理。你说是不是?那你上天了,不得一样要入乡随俗?到人家那境界得遵守人家那层面的规矩、规范,这是很基本很基本的要求了。

修炼人就是这样嘛,每提高一层,去之前先明白了,愿意遵守了那一层的要求、那一层的法,然后人家自然就欢迎你、接纳你,你不上去也得拉你上去了。(待续)@#

(本文在作者重新修订后,授权大纪元独家连载,转载需经大纪元授权)

点阅【西游漫注】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朱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深度揭秘你看不见的玄机,《西游记》。
  • 深度揭秘你看不见的玄机,西游记。
  • 老话讲“妖不胜德”,在《西游记》中,作者对一些小妖出场的描述也很真实生动且耐人思量。
  • 不一时,将出酒肴,无非鱼肉之类。二人对酌。朱恩问道:“大哥有几位令郎?”施复答道:“只有一个,刚才二岁,不知贤弟有几个?”朱恩道:“止有一个女儿,也才二岁。”便教浑家抱出来,与施复观看。朱恩又道:“大哥,我与你兄弟之间,再结个儿女亲家何如?”施复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两下联了姻事,愈加亲热。杯来盏去,直饮至更余方止。
  • 这首诗引着两个古人阴骘的故事。第一句说:“还带曾消纵理纹。”乃唐朝晋公裴度之事。那裴度未遇时,一贫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风鉴,以决行藏。那相士说:“足下功名事,且不必问。更有句话,如不见怪,方敢直言。”裴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岂敢见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纵理纹入口,数年之间,必致饿死沟渠。”连相钱俱不肯受。裴度是个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 话休烦絮。一日张孝基有事来到陈留郡中,借个寓所住下。偶同家人到各处游玩。末后来至市上,只见个有病乞丐,坐在一人家檐下。那人家驱逐他起身。张孝基心中不忍,教家人朱信舍与他几个钱钞。那朱信原是过家老仆,极会鉴貌辨色,随机应变,是个伶俐人儿。当下取钱递与这乞丐,把眼观看,吃了一惊,急忙赶来,对张孝基说道:“官人向来寻访小官人下落。适来丐者,面貌好生厮像。”张孝基便定了脚,分付道:“你再去细看。若果是他,必然认得你。且莫说我是你家女婿,太公产业都归于我。只说家已破散,我乃是你新主人,看他如何对答,然后你便引他来相见,我自有处。”
  • 说这汉末时,许昌有一巨富之家,其人姓过名善,真个田连阡陌、牛马成群,庄房屋舍,几十余处,童仆厮养,不计其数。他虽然是个富翁,一生省俭做家,从没有穿一件新鲜衣服、吃一味可口东西;也不晓得花朝月夕,同个朋友到胜景处游玩一番;也不曾四时八节,备个筵席,会一会亲族,请一请乡党。终日缩在家中,皱着两个眉头,吃这碗枯茶淡饭。一把匙钥,紧紧挂在身边,丝毫东西,都要亲手出放。房中桌上,更无别物,单单一个算盘、几本账簿。身子恰像生铁铸就、熟铜打成,长生不死一般,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积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费。正是:世无百岁人,枉作千年调。
  • 这八句诗,奉劝世人公道存心,天理用事,莫要贪图利己,谋害他人。常言道:“使心用心,反害其身。”你不存天理,皇天自然不佑。昔有一人,姓韦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随着大亲,在绍兴府开个倾银铺儿。那老儿做人公道,利心颇轻,为此主顾甚多,生意尽好。不几年,攒上好些家私。韦德年长,娶了邻近单裁缝的女儿为媳。那单氏到有八九分颜色,本地大户,情愿出百十贯钱讨他做偏房,单裁缝不肯,因见韦家父子本分,手头活动,况又邻居,一夫一妇,遂就了这头亲事。
  • 话说宋朝汴梁有个王从事,同了夫人到临安调官,赁一民房。居住数日,嫌他窄小不便。王公自到大街坊上寻得一所宅子,宽敞洁净,甚是像意。当把房钱赁下了。归来与夫人说:“房子甚是好住,我明日先搬了东西去,临完,我雇轿来接你。”
  • 话说浙江嘉兴府长水塘地方有一富翁,姓金,名钟,家财万贯,世代都称员外。性至悭吝,平生常有五恨,那五恨:一恨天,二恨地,三恨自家,四恨爹娘,五恨皇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