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术数与合香(1)

作者:朝晖

手工制香(图片由朝晖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1051
【字号】    
   标签: tags: ,

自然界对于人来讲,有无穷的奥秘。不同的天时有不同的物质出现,孕育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

对福建的岩茶有了解的人应该知道,福建省武夷山的岩茶分为春秋两季,春茶与秋茶目前的制作工艺基本相同,但制茶人却能喝出春茶与秋茶的区别,因为它们的气息不一样。也就是说,同一棵茶树在不同的季节吸收了不同的天地精华(物质),造成了新茶的气息不同。这个不同的气息是自然界赋予的,或者说是上天造就的。

古人早就总结出了利用术数结合天时来吸收天地精华(物质)的方法,因此术数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一门功课,《周礼.地官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数”即“术数”。有点类似于,同一种型号的手机插入不同通讯公司的手机卡,能够接收不同通讯公司的信号。而机器的基础语言也是“0”和“1”这两个数字状态。这只是举例说明一个意思,不能把现代科学中的数字与传统术数混为一谈。

北宋的王安石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诗《元日》[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的“屠苏”是一种酒,在正月初一喝这种酒的习俗宋代之前就有了[2]。笔者要说的是,如何在正月初一这一天让春天的气息(天地间的精华物质)进入屠苏酒中呢?据笔者考证发现,古人在制作屠苏酒的工艺中运用了术数的方法;也就是先将蒸过的小麦及酒曲共三十两倒入酒瓮中,加清水至八十两(五斤;古代一斤为十六两),酒瓮为特制的酿酒容器,有内刻度标识,加水到某一标识即为八十两。这一过程在腊月十五日这一天做好,让屠苏酒有十五天的发酵时间。

这个术数运用的事例,基数用了“两”,三十两、八十两。还有“十五天”;这三组数字它们都是五的倍数,就保证了这种酒制作出来只会出甜香味[3]。另外,“三”是木的生数;“八”是木的成数,它们都对应了春天,这两个数字是屠苏酒吸收春天气息的关键数。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东汉经学家郑玄注:“木生数三,成数八,但言八者举其成数。”

《礼记正义》原文对“木”的部分释义(图片由朝晖提供)

《黄帝内经.素问》:“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两篇经文中的“臭”是“嗅”的通假字,“膻”与“臊”是同一种气味,表述文字不同而已。

或许有人会说,为什么基数单位用“两”?吸收春天的气息,我们用三斤的小麦和酒曲,加清水至八斤不行吗?不行,因为三斤及八斤都不是“五”的倍数,这样制作出来的酒虽然能够吸收春天的气息,但酒是酸的,不能喝。

这种屠苏酒一般人适量地喝一点可以起到养肝明目的作用,但一过量就会适得其反,对身体造成伤害。

唐朝的诗人韩翃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诗《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说的是寒食节那天傍晚时分,唐朝皇宫内钻木取“新火”;并用蜡烛向百官家中颁发“新火”的事情[4]。或许有读者会提问,钻木取火方法很简单,在古代更是很普遍的事情,为什么要皇宫中颁发的新火呢?这是因为,皇宫中颁发的新火是真正意义上的天火。

皇宫中取火之前要举行一个祭祀仪式,一般由东宫太子主祭,向南方天帝炎帝祈求天火。取火用的火板(亦称“承板”)、木钻条均用榆木(或柳木)。火板长为十四寸(古代称二七之数),宽四寸(古代称二二之数),厚度约八分。木钻条长度也是十四寸,圆柱形,圆周长约四寸;一头削尖,钻木取火用。火板在四寸靠边处打一个孔,钻木取火用。颁新火用的蜡烛为圆柱形,长度取七寸;直径取二寸。

我们可以看到,以上所说的数字均与二、七相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七”是火的成数,“二”是火的生数。请参考《礼记》及《黄帝内经》的描述: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中吕。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郑玄注:“火,生数二,成数七。”

《礼记正义》原文对“火”的部分释义(图片由朝晖提供)

《黄帝内经.素问》:“南方赤色……其味苦,其类火……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通过上述的事例我们可以知道,只有虔诚的祭祀,才能得到上天的赐予!只有依照一定尺寸制作的工具及蜡烛才能取得并承接天火。这两个条件必不可少。

寒食节禁烟火、只吃冷食的由来,世人只知道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其实《周礼》早就有这方面的规定了,《周礼.秋官司寇》:“中(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军旅,修火禁。”“木铎”是一种以木锤为舌的铜质大铃。这段话的大意是:仲春二月,禁烟火之日的前几天,由司烜氏(官名)摇响木铎,从城市到乡村,提醒民众何时要开始禁烟火并准备冷食(寒食);军旅也同样禁烟火吃冷食。

那么,为什么要在仲春二月择日禁烟火呢?真正原因是,春天在五行中属木,天地间充斥着属性为木的各种元素物质,特别是春二月开始,这些物质达到了最浓郁的程度。由于五行中木生火,这些属木的元素物质只要遇到一点火种就有可能自燃并引发火灾;因此黄历的春二月是火灾的高发期。禁烟火(最多三天)的目的就是为了断掉凡火的火种。重新取的新火是天火,它的层次比凡间充斥的属木元素物质高很多,层次低的木元素物质无法借助它自燃;这样就能减少火灾发生的几率。就好像同样是电脑,配置低的二十年前的电脑无法安装现在的一些软件并播放一些视频(这只是举例说明一个意思)。

以上是在讲传统术数与合香之前先举的几个例子,希望有助于读者理解下一篇所涉及的正题。

(未完待续)

注:[1]《全宋诗》中王安石《元日》的版本是: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争插新桃换旧符。

[2]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次第从小起。”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诗:“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3]五数对应了甘香味。《礼记.月令》:“中央土……其数五。其味甘,其臭香。”《黄帝内经.素问》:“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味甘,其类土……其数五,其臭香。”

[4]在唐朝及宋朝,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前,持续两天或三天,也就是如果黄历的二月二十是清明节,那么寒食节有可能是二月十七日下午开始禁火,一直到二月十九日,约三天时间。而唐朝宫中向百官颁发新火,都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傍晚,也就是二月十九日这一天(日暮汉宫传蜡烛)。新火只颁发给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一品官员及朝廷的王公贵族。其他品秩的官员则到所属长官的家中去取新火。京畿的普通百姓一般都是清明节的清晨才能取得新火。全国其它地方钻木取新火也是在清明节的清晨。所以杜甫的诗《清明》云:“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不在长安城。@*#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周明训台湾台南讯)“香道”源自六世纪,在日本,香道与茶道、花道齐名,“香”文化从寺院走入王宫贵族,江户时代流行结合数种香木,表现古典诗歌、故事、传说的文学性,以熏香呈现“沉、静、定”精神意境,是生活的美学之一,品味香气的同时,透过大自然纯净的气息,无形中可净化心灵的杂质,这正是通艺国际会馆全心注入“云香”的内在涵养。
  • (大纪元记者周明训台南讯)位于台南县永康市的“通艺国际会馆”,以茶道、香道及艺术生活美学为创办宗旨,开馆后备受台南县市艺文界瞩目。
  • (大纪元记者西村美和子东京报导)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影响了日韩等周边国家,在日本对传统文化深表推崇的香道茶道家掌门人野口香崇,对神韵演出所表达的“心灵美”赞不绝口。“神韵的舞蹈超越语言,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精神升华。”
  • 烟本来就是往上飘的!但云香打破了烟往上飘的观念,独创“烟向下沉”,并形成特殊烟景;不必改变气流、温差或透过特殊器具,柱柱云香烟都自然往下沉降。点燃一炷云香,立刻把天上云朵、山里瀑布,缩小在眼前,云雾氤氲的意境,唾手可得。
  • 香道是以道家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运用天然芳香原料的过程。而作为一名香道师或制香师,应以求真的心态,通过对天然芳香材料的辨别及处理、对香品的制作及运用;在品味香熏的过程中愉悦身心、闻香悟道从而促进自己及他人的身体健康,使人们通过熏香与大自然形成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
  • 隔火熏香由于不带烟气,所以用它来给衣服熏香最好。如果家里有小的更衣室,可将尚未完全晾干的衣服挂在更衣室中,将刚制作好的隔火熏香香炉放入更衣间(香炉的上方不允许有悬挂的衣物),给衣服熏香。
  • 相貌天生未可轻,青春学业治功成。 遵循礼义传家范,品读诗书处事明。
  • 篆香在中国古代又称为香篆、印香、香印。它是中国古代运用最广的一种熏香方式。
  • 上一篇笔者介绍了古人将篆香运用于礼敬神佛及朝廷上朝等场合。本篇文章主要介绍古代的文人雅士如何将篆香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与各位读者一起品读几首与篆香有关的优美唐宋诗词。
  • 认真制作篆香,特别是用纯净的心态去制作供佛的篆香,您会发现那是一个静心修炼的过程,状态好的时候,会感觉到天地间就剩下自己一个人,外界的音乐声,主持人或观众的说话声仿佛都不存在了。这是制作篆香所要达到的最佳状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