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身边的贤人

最忠耿的末代帝师 力阻溥仪伪满称帝

文/宗家秀
陈宝琛(右)与溥仪(中)、朱益籓合影。(公有领域)

陈宝琛(右)与溥仪(中)、朱益籓合影。(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5681
【字号】    
   标签: tags: , , ,

陈宝琛,少年得志,从一介平民到末代帝师,他直言敢谏,忠君爱国。清法战争中强力主战,拒绝赔款。“庚辰午门案”,强谏慈禧收回成命。

他教导溥仪,人主须施仁政善德治。溥仪称他为“唯一的灵魂,唯一的智囊”。

上个世纪30年代去世的陈宝琛,高寿至88岁。作为满清遗老和末代帝师,他和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他的学生不只是溥仪,民国著名史学家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既是他的学生,又是他的朋友。

父子四进士 兄弟六科甲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出生在美丽如画的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镇。曾祖晚清刑部尚书陈若霖,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

螺洲镇历史上是出科举人才的地方,陈氏祖先于明洪武年间到此居住,从明朝至清末,陈氏家族竟出了21位进士、108名举人。

陈宝琛的父亲也是进士,任过刑部主事。陈宝琛兄弟六人都中举,其中三人进士及第,人称“父子四进士、兄弟六科甲”。

陈宝琛生而英敏,少年得志。十三岁中秀才,十八岁中举,二十一岁同治七年(1868年)登同治戊辰科进士。

此后一帆风顺,同治十年(1871年)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陈宝琛留影。(公有领域)
陈宝琛留影。(公有领域)

敢言直谏 诤谏慈禧收回成命

忠诚耿介的陈宝琛认为,君主应有“天之仁”,则“足以快人心而光圣德”,想做到这一点,最高统治者须整顿吏治。

陈宝琛在“视学江西”期间,揭露宁都直隶州知州韩懿章擅权殃民、遗祸一方的恶行,清廷主管部门于是下发批文“该州劣迹尤著”。陈宝琛又揭露候补知府荣缓“招权纳贿”,倚仗布政使文辉“义父”的关系,在江西形成了一个贪污腐败集团,轰动一时。

陈宝琛认为官员不能持权罔顾小民,罗织罪名、陷害无辜。光绪初年震惊全国的四大冤案之一——江宁三牌楼案,主审官为及早破案,随意抓捕无辜,刑讯逼供,冤杀了两人。陈宝琛率先上奏此案埋冤,朝廷派专员赴江宁查审,终于冤案告破,劣官遭严惩。

因陈宝琛遇事敢言,时人将他与好论时政的学士张佩纶、通政使黄体芳、侍郎宝廷四人,合称“清流四谏”。

光绪四年(1878年),沙俄强占新疆伊犁,左宗棠进兵伊犁,清廷派出都御史崇厚与俄国谈判,哪知崇厚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把伊犁南境和霍尔果斯及以西的大片国土割让给了俄国人,朝野哗然,国人沸腾。

陈宝琛愤然上书力陈“崇厚误国,其罪当诛”,他又和张之洞谏言派曾国藩之子曾纪泽赴俄谈判,慈禧最终派曾纪泽出使俄国,并将崇厚定了监斩侯。

陈宝琛具有祖上陈若霖的遗风,福建民间传说陈若霖甚至还斩过一个贝勒爷。

李三顺是慈禧宠信的小太监,一向骄横,有一回直闯午门而过。按规矩太监是不得走午门正门的,守门护军也没有接到给李三顺特别放行的通知,结果李三顺被守门护军玉林拦下。争执中,李三顺手中提着的慈禧让送给七福晋的食盒被打翻了。

慈禧大怒,欲将玉林发往黑龙江当苦差,终身不得赦免。陈宝琛和张之洞上奏慈禧处置有过,谏请慈禧“绳家法、防流弊”收回成命。慈禧最终让步,处罚结果是,杖打玉林一百、李三顺三十,相关人等也都得到从轻发落。

这就是在朝野中轰动一时的“庚辰午门案”。翁同龢深赞陈宝琛在此事件中的作为极具风骨。

落花之伤与务实救国

中法战争中,陈宝琛主战,力拒赔款。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赋闲福建二十五年。

期间,中日甲午战争中海事惨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陈宝琛虽处江湖之远,时念庙堂之高,消息传开,他随作《感春四首》,借咏花落之伤,抒发对国是日非的悲慨之情。

诗中悲悯地写道:“输却玉尘三万斛,天公不语对枯棋”,“北胜南强较去留,泪波直注海东头”。陈宝琛早就认识到台湾是七省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且陈宝琛的二妹、小女都远嫁台湾,国残家破,此情难抑,无以解忧。

“阿母欢娱众女狂,十年养就满庭芳。”“处处凤楼劳剪彩,声声羯鼓促传觞。”在第二首感春诗中,他痛斥慈禧奢华做寿、挪用军费修筑颐和园,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情怀难放,担当依旧。陈宝琛实属晚清没落朝臣中的一枝傲梅。

在福州赋闲期间,他借读书、赋诗、写字之事办起了新式教育,走起了教育救国的路线。他慷慨倾私囊,并多方筹集资金,创建福建高等师范学堂。他还普及基础教育,兴办普通中等教育和外国语教育,开办法、政、商、工、农等实业教育。

陈宝琛的教育理念相当开放和系统化,他特别重视师范教育,先后在他创办的两所高校中派遣40名学生去日本留学,专门学习师范教育,回来后任教。他与严复颇有交情,在他的教育事业中积极推行严复倡导的中西结合的教育制度。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陈宝琛任福建铁路总办。他亲自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找华侨黄乃裳筹集到资金170万元,修筑漳厦铁路。陈宝琛的想法是要先于日本人、法国人取得铁路的敷设权,这样就有了矿权、商权且能掌握战略要道。

陈宝琛留影。(公有领域)
陈宝琛留影。(公有领域)

“唯一的灵魂 唯一的智囊”

1908年,光绪、慈禧去世。溥仪继位,宣统元年(1909年),张之洞举陈宝琛入京,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宣统三年(1911年),陈宝琛在毓庆宫行走,任宣统帝溥仪的老师,赐紫禁城骑马,以末代帝师的缘起开始了他十几年追随溥仪忠君事主的最后生涯。

溥仪喜欢听故事,除了教《孝经》、《三字经》、《百家姓》以外,陈宝琛远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近讲康乾盛世,以激励溥仪的帝王之志。

辛亥革命溥仪逊位,有人劝陈宝琛趁机离开,他反问道:“人主年幼,我要走了,遗老乡亲将如何看我?”于是仍每天教溥仪学《四书五经》,在他的眼里,皇位失去只是暂时的,帝王修养风范一日不可不学。

陈宝琛常夸溥仪:“人虽小,可是一位天子呢!”

直系军阀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皇宫的时候,溥仪刚18岁,少主见到陈宝琛放声大哭,悲诉自己无颜再见列祖列宗。

陈宝琛劝慰:“自古以来哪有不灭亡的朝代?大清非失德而失位,皇上也不是亡国之君。皇上博学多识年纪尚轻,将来理应成为民国之总统。那时,不是可以告慰列祖列宗了?”

陈宝琛的忠心耿耿并非说说而已。民国初,陈宝琛随溥仪移居天津,他一心想光复清廷,但劝溥仪不要轻举妄动。中华民国每年拨给溥仪400万元,他的策略是保存国民政府的这笔资金,否则一切皆成空谈。

溥仪将他称为自己的“唯一的灵魂,唯一的智囊”。

青年溥仪在天津。(公有领域)
青年溥仪在天津。(公有领域)

力阻溥仪伪满称帝

民国早期,陈宝琛曾说:“民国不过几年,早已天怒人怨。国朝三百年深仁厚泽,人心思清,终必与人归。”陈宝琛余生一直致力于溥仪重登帝位,虽忠心可嘉,但对历史的演进存在误判,梦想终究不能成真。

作为最忠心的幕僚,陈宝琛虽时刻不忘光复大清,但他对借助外力,特别是想借助日本人复国的郑孝胥嗤之以鼻。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佯装立溥仪的弟弟溥伟在东三省称帝,郑孝胥和罗振玉二人趁机劝说溥仪赶紧去满洲向日本人要回帝位。陈宝琛深有忧虑:“贸然从事,恐怕是去时容易回时难啊。”

但在郑孝胥等人的力劝之下,溥仪还是动心了。两个月后,陈宝琛赶往旅顺面见溥仪,老泪滂沱,谆谆叮嘱:“复位以正系统”,并一再叮嘱溥仪不要轻信郑孝胥的话。

后来溥仪与日本关东军的代表板垣征四郎几乎闹翻了脸,不满意做伪满的“执政”,一再坚持要正位作皇帝。1932年溥仪满洲执政后,身不由己。陈宝琛极度忧伤,追悔莫及,作诗曰:“本意冲天待一飞,轻身如入白登围。直成大错谁实铸,迷途未远应觉非……”

1934年,溥仪由伪满执政改称皇帝。1935年3月,88岁的陈宝琛病逝。@*#

陈宝琛留影。(公有领域)

参考资料:

1. 溥仪:《我的前半生》
2. 陈宝琛:《沧趣楼诗文集》
3. 陈勇勤:《试论陈宝琛的儒学思想》
4. 陈孝华:《试论陈宝琛晚年的民族气节》
5. 杨实生:《晚清“四谏”考辨》

点阅【皇帝身边的贤人】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婧铖、苏明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改变了世界面貌。图为乾隆年间法国传教士蒋友仁所绘水彩图画册《中国造纸艺术》(Art de faire le papier à la Chine)中归整刀纸的场景。(公有领域)
    一生经历四帝二后,位列九卿,他的发明改变了世界面貌,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他名列第七。
  • 图为宋濂画像,据清上官周《晚笑堂画传》摹绘。(公有领域)
    纨绔子弟们佩刀挂玉、华衣丽服,他一点都不羡慕,虽贫困,他却总是面有喜色。有人很奇怪,他说:我心中有快乐的事情,不感到吃穿享用不如人,得到了我高兴,失去了我也高兴,我还有什么忧虑啊!
  • 徽宗宣和年间,朝政被蔡京、王黼等“六贼”把持,何栗弹劾王黼,屡屡得罪权贵,一度被罢黜,后被钦宗召回,为相辅政。图为宋徽宗赵佶《听琴图》(局部)。(公有领域)
    徽宗宣和年间,朝政被蔡京、王黼等“六贼”把持,何栗弹劾王黼,屡屡得罪权贵,一度被罢黜,后被钦宗召回,为相辅政。面对国破君虏,他无力回天,绝食而亡。死前他曾对金兵说:“忠臣事奉君主,需要死时毫不犹豫。我不考虑家室,但我双亲年老,我死后请不要马上告诉他们。”他辞世的时候,只有39岁。
  • 日本市町时代狩野正信绘《西王母与东方朔图》(局部)。(公有领域)
    东方朔(公元前154年—前93年),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他非常有才华,是西汉文学家,其赋体散文《答客难》开了赋体文学的新领域,他也是影响后世的术数家。
  • 中国山水画
    山东宁阳县有两个古老的地名:“东疏”“西疏”(现西疏并入了东疏镇)。这两个地名是怎么来的?是为了纪念西汉名臣疏广、疏受叔侄而设的,其背后有一段真实感人的历史故事。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的《劝学诗》激励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他的书法丰厚雄浑,雍容正大,法度谨严又气势磅礴;他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凛然赴难,视死如归,其忠义大节,光风霁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范——大唐书魂颜真卿。
  • 岳阳楼
    《岳阳楼记》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学磁场,吸引、感染着接触到这篇文章的读者。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独具慧眼地对范仲淹的约请,后人就读不到这篇绘声绘色描写浩渺的洞庭湖变幻无穷的风光、迁客骚人对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后又转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浩叹的美文。
  • 民间过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风俗,祈求福禄临门。在东汉时,“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孝子黄香却“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从一介贫民转身为得皇上赏识尊重的贤臣,掌管国家枢机要务。这样的福分从何而来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赐谥“肃愍”。明神宗万历十八年改谥“忠肃”。于谦蒙冤于一时,却万世不泯,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 《书经‧大禹谟》有句话:“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思是说,自满会招致失败,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自然的规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却无法遵从。不过伯宗的妻子却深知此理,后人称赞伯宗妻子知“天道”,从而保全了儿子的性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