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附件被误杀 邮件防毒服务成带刺玫瑰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月16日讯】某外企公司邓先生日前收到国外合伙人发来的Email,程序不大,但内容很重要。然而,当他给客户做演示时,邮件却无论如何也打不幵。经过反复调查,原来程序是被邮箱提供的防毒软件杀坏了。邓先生愤愤地对记者说,他要去告那个网站。

  邓先生遇到的问题并非偶然。当邮件防毒服务被媒体渲染成一种互联网新潮流的时候,种种“误杀”的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其后果包括邮件拒收、邮件杀坏等等。这些业内人
士都心知肚明。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打了个比方,这就像是大厦的业主请物业公司来清洁房间,在业主不在场的情况下,垃圾不一定清除干净了,却把有用的东西当作垃圾扔掉了。

  收钱不等于绝对安全,邮件防毒存在隐患

  国内的邮件防毒服务兴起于去年年底,最早由263网络集团联合金山公司推出。当时众多网站正处于饥寒交迫的边缘,这种可以收费的邮件增值服务一问世,就立刻形成了群“雄”环伺的局面。但是这朵玫瑰实际上是带刺的,这一点,几乎没人提及。

  据了解,邮件防毒一般包括两种方法:一种是查毒、一种是杀毒。查毒,是由网站服务器端的反病毒软件系统查出病毒后,首先进行保护,备份后再发送到用户手中,由用户自行选择是删除还是打幵。这里可能有两个弊端,一是双重附件会占用邮箱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带毒邮件进入用户的电脑中,将可能导致病毒侵入硬盘。杀毒,则是将感染了病毒的邮件直接在服务器端杀掉,这样相对保证了用户电脑的安全,但同时也有可能导致邮件被杀坏而不能使用。目前,国际网站提供的邮件防毒服务一般是“查毒”和“杀毒”兼有,比如HOTMAIL。虽然其中的风险并不能完全避免,但是用户有自行选择的权利。而国内的网站则多是选择单一“杀毒”的方式。这让有关专家很担心,因为既然是收费的服务,使用者自然认为邮箱在安全性上是完善与优越的。而网站们既要突出增值服务,又不能完全摆脱问题,又使用户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的状态,这样的结果就难免导致法律纠纷的出现。

  记者在263邮件防毒服务条款中就发现这样的话:“263在线不承诺在使用本系统后,用户不受任何计算机病毒的侵扰。263在线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及后续的损害不负责任。”263网络集团市场总监毛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可能的误杀以及杀坏邮件现象并不否认,但263仍然认为直接杀毒更适合主流用户使用,有利于降低电脑受病毒侵扰的隐患。对于已发生和可能发生的问题,毛先生表示,他们会针对少数用户的需求进行沟通。他强调,这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不代表普遍需求。如果从技术上看,也并不能确定邮件不能使用是因为杀毒引擎的破坏,还是由于病毒的侵蚀。与此相近,漏杀病毒的现象也可能存在。这就像买杀毒软件一样,即使你付了上百元的价格,仍不能完全保证你与病毒完全隔绝。另外,邮件防毒服务的效果,也与网站所采用的杀毒软件有关。

  客户要面对现实,网站则应该尽快改变现状

  邮件防毒方面的技术问题仍未解决,无论对于网站还是用户都是潜在的威胁。但与此同时,仍有大量的网站选择跟进这项业务。实际上,它已经被这个行业看成是救命的稻草了。

  在经历了烧钱的躁动后,网站们的处境可以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来形容。前一轮收费邮箱的比拼之后,它们显然感到力不从心。收费邮箱市场虽然大,但是实际进账却比预期少了许多。原因主要是,免费邮箱依然存在,收费价格不统一,以及收费邮箱提供的服务并不能得到用户的首肯等等。但是邮件防毒市场由于前期定位明确,加上目前用户对于安全需求的日益加大,其成为网站新的盈利增长点已经指日可待。用金山公司副总经理王峰的话说,国内现在经常使用的电子邮箱有近5000万个,就算衹有1/4用户愿意为邮箱防毒的增值服务付费,那也是一个每年6亿元的大市场。

  网站们在谈到这个市场的乐观前景时,也常引用“中国国际互联网研讨会”公布的中国首次计算机病毒疫情网上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国内通过网络感染病毒的比例已达到57%,并且仍保持迅速增长的态势。比如去年一些造成重大的影响的病毒:尼姆达(Nimuda)、蓝色代码(Cord blue)、CAM先生(worm sirCAM)、红色代码(Cord red)、欢乐时光(HAPPY TIME)等无一不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而且不仅在国内,全球的邮件系统都在经受着病毒的“洗礼”,目前平均每300封电子邮件内会有一封是病毒邮件,而且据专家估计,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到2008年,10封通过互联网传播的电子邮件就将有一封含有病毒。

  为此,有关专家提醒网站注意,ISP做邮件防毒服务并不简单,收费了则更须谨慎。除了技术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需要网站和杀毒软件厂商在做不断的更新和拓展外,支付手段方面的瓶颈也在分流申请用户。目前,网站普遍采取的是传统支付与主叫支付相结合的方式。传统支付即一般的网上支付和面付等,受到国内信用卡市场发展不健全制约,目前实行起来存在很大难度,而另一种运用主叫号码,通过电话费收网费的方式又在使用范围上存在颇多限制,衹有使用该网站的主叫号码才能收取该网站的服务费用。所以虽然目前263在线邮件防毒的申请人数已突破2万,但受到支付手段的制约,实际享有这项服务的人数远没数字显示的那样乐观。

  据金山毒霸研发部经理陈飞舟透露,目前除263、网易已经在做这项服务外,新浪也已经将毒霸杀毒引擎拿到手,下一步就将实施,而21CN也在与其讨论进一步合作的事宜。

──转自《中国经营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突破网络封锁的最新方法 (12/28/2001)    
  • 大纪元专访芝加哥大学教授﹑法轮功学员吴伟标博士 (12/25/2001)    
  • 抨击对手绝不留情 Oracle CEO埃利森猛批微软 (11/16/2001)    
  • 复旦一学生发明email软件 收发速度比Outlook快6-8倍 (11/12/2001)    
  • 中国国会筹备委员会干事李铭致中国联邦发展委员会委员长彭明先生的公开信 (11/5/2001)    
  • 没电脑也能收Email 邮局推出混合信函业务 (11/2/2001)    
  • 尼姆达病毒大玩“变脸” 衍生五个变种卷土重来 (10/31/2001)    
  • 今年E-mail广告一枝独秀 (10/25/2001)    
  • 新产品﹕电话读取伊媚儿 (10/7/2001)    
  • 9.11显网络媒体本色 Email即时信息各领风骚 (10/3/2001)    
  • 公司老总们:网站拿什么来拯救你? (9/21/2001)    
  • “Nimda”病毒分析与解决方案 (9/21/2001)    
  • 江泽民政权针对本国平民的国家恐怖主义和超限战 (9/17/2001)    
  • 王希哲对赖昌星案的正式意见 (8/17/2001)    
  • 谁家的心最”黑”?国内电子邮箱收费表一览 (8/11/2001)    
  • 评论:免费邮箱的黄昏 (8/7/2001)    
  • 小巧玲珑的语音电子邮件软件–V2 VoiceMail (6/7/2001)    
  • 美国大学向毕业生赠送学校的Email地址 (5/7/2001)    
  • 一封Email的代价﹕ 三亿多美元 (4/8/2001)
  • 相关新闻
    美国大学向毕业生赠送学校的Email地址
    小巧玲珑的语音电子邮件软件--V2 VoiceMail
    评论:免费邮箱的黄昏
    谁家的心最"黑"?国内电子邮箱收费表一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