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平反从知识界开始

人气 5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6月12日讯】亚洲周刊24期报道﹐六四是中国人绕不开的历史,在政治平反之前,全球华人知识界要争取空间去探索真相,提出更深刻的反思.

今年的“六四”十三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国国家足球队首次进入世界杯三十二强的出征日——首场与哥斯达黎加对赛。但六四不像球场上简单的输赢,也不单是中共与民运的对立。十三年了,六四悬案的出路始终是众人关心的课题﹖六四要面对新的命题,知识界必须提出新的反思。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以惊人速度增长,但贫富悬殊、失业、治安等社会问题亦以惊人速度暴露出来。面对如此巨大的社会和地区矛盾,六四的历史伤口若此刻撕开,是否会成为不可承受的重﹖

中国有没有平反六四的筹码,关键在中国本身对六四是否有新的思路,可以超越平反,超越政治及经济的争斗。美国导演卡玛韩丁所拍的《天安门》纪录片,穷五年之力,但毕竟不是中国人的表达(尽管卡玛韩丁有强烈的中国感情和认同),海外媒体对六四的报导也只是冰山一角。六四是中国人的历史,不是靠当权派一锤定音,为六四任意说是说非﹔而历史在被政治平反之前,知识界要争取空间去探索和回顾,为六四寻求全面的真貌,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不能只是黑白二分法,只有英雄与坏蛋,也不能只寄望于领导层的转换、十六大的安排及某些派系的起伏兴替。

有人说,中国人对六四的感情已趋冷淡,或是流于政治派系之争,民间缺乏真正的研究。英国广播公司评论说﹕“六四在中国已不是一个话题﹔民运人物已不是人物。”当我们谴责当局历史失忆的时候,全球华人应当在更深层次拨开六四的历史迷雾。

全球华人知识界应采取主动,深入探究历史真相,抛开政治势力内斗、意识形态分歧等方面的桎梏,开拓视野,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国际大环境、国内形势、社会思潮、领导层的思想政策等,多方面作出深入研究。

由人民大学教授丁子霖及一群在六四中失去儿女的母亲们组成的“天安门母亲”。他们喊的不只是平反,他们更四处搜集六四死难者及当晚的资料和证据,因为他们要把六四屠城告上国际法庭。为过去悲痛,更要向前望,制止这类事件再发生。“天安门母亲”的目标是设立一个制度,要当权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以制止当权者任意屠杀人民。

平反六四不能等待中南海口径松动,也不能等待党内政治角力的结果。六四平反在于全球华人知识界及民间社会,不能只是依靠政统的变化,还要从道统和学统中寻找新动力,作出更深层的探讨。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圣兆:回想(纪念六四)
香港烛光晚会  45000人悼六四
足球热弥校园 六四不起波澜
四万五人燃烛光纪念六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