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窗: 别让灰尘落到心上

马良晓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24日讯】一粒灰尘能怎么样?

  它使得匹克林十几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在天文学家洛韦尔预言在海王星外有一颗尚未发现的行星后,匹克林用望远镜拍照观察了十几年,却一无所获。直到冥王星被发现后,他才恍然记起自己拍的照片上有这个点,只是当时他记得镜头上有粒灰尘,正在如今冥王星的位置上。

  就是这粒灰尘,让第一张冥王星的照片静静躺了11年,也让匹克林错过了发现冥王星的机会。

  同是一粒灰尘,却让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在他之前,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霉菌抑制葡萄球菌现象,可是都没有能继续深入研究下去。他在培育菌种时,飘来一粒灰尘,落到了培养皿中,结果受到污染的霉菌周围清澈透明,葡萄球菌繁殖区域的黄颜色消失了……原来在灰尘中生成了青霉菌。就这样,弗莱明发明了抗菌新药———青霉素。

  不过,真的是那粒灰尘叫匹克林功败垂成,而让弗莱明功成名就吗?镜头上是落上了灰尘,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匹克林心上也落上了灰尘,他认为冥王星不可能运行在灰尘所在的区域中,否则他怎么会吝惜那丝吹灰之力呢?而当那粒灰尘飘到培养皿里时,弗莱明心上并没因此蒙上灰尘,要不严谨的他怎能不把它倒掉从头再来呢?!

  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灰尘使得我们作出了否定,而是因心中有了那粒隐形的灰尘,让我们自己先否定了自己。它的危害更甚于外界有形的灰尘,它蒙蔽了真相,减弱了我们的洞察力,迟钝了我们的反应。而外界真正的灰尘更使得我们坚信作出否定的正确性,却全然不觉近在咫尺、就掩在灰尘下的成功。

  世界灰尘蒙蒙,而只有那颗慧心不曾蒙尘的人,才能发现生活的缤纷色彩,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为之陶醉。

  所以,那粒灰尘可以落到镜头上,落到培养皿里,落到任何地方,却一定不要让它落到心上,因为我们本来就是用心来观察触摸这个世界的呀!(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阿明是个非常热心的人,无论大事小事,只要别人需要,他都会尽力相助。
  • 约翰-卡尔文-柯立芝1923年当选过美国总统,他发现自己的女秘书人长得非常漂亮,但工作却经常出现差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的公文处理也能和你一样漂亮的。”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公文上很少出错了。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好奇地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说:“这很简单,你看见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吧?他要先给人涂肥皂水,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痛。”
  •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我们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北京晚报报道﹐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心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 杰里是一家餐厅的老板。他生性乐观,并且善于激励别人。如果谁有烦心事向他求助,他总会告诉求助者要看到事情好的一面。
  • 大洋网7月9日报道﹐昨日(7.8)﹐辽宁文学院院长王宁分析说﹐今年作文既难也便于发挥。王宁说﹐以前的作文以表面东西为多﹐这次属于从外表走入人物内心的描述﹐也是对以往题目的突破。
  • 南方网7月9日报道﹐一位登山者遇到暴风雪﹐正当他寻求自救之时﹐碰到一个冻僵的人。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决定放弃继续前行﹐转而救助他人。“也许不是人人都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选择﹖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这就是今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
                     
  • 大学毕业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深圳一家公司,刚到公司的那段日子,由于我所在的车间刚成立,机器设备还不齐全,所以经常干干停停。
  • 那年秋天,揣着一张普通大学的本科毕业证,她跟着一群硕士和博士去竞争某跨国公司的两个驻外营销员职位。几番考试下来,她已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综合实力的确逊色于同去的许多对手,成功之门不可能向自己敞开了。
  • 有人问一位盲人:“你什么都看不到,这么活着觉得痛苦吗?”盲人回答:“我痛苦干什么?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下肢瘫痪者相比,我能行走;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之所以能活得比较愉快,是因为我学会了放大美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