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千年文化瑰宝 恐沦波臣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捷克爆发百年来最大的洪水,如诗如画首都布拉格千年以上的艺术、历史及文化,恐将沦为波臣。当地民众正奋力与洪水搏斗。

随着维塔瓦河(即史麦塔纳连篇交响诗“我的祖国”中的莫尔岛河)水位上涨到警戒线,组成布拉格旧城区的两座河中小岛史达美斯特(意即旧城区)及马拉史特那(意即小城区)正处于被洪水吞噬的边缘。布拉格市一百廿万人口中有将近五万人已被迫疏散。

被大水包围的布拉格市奠基于西元第九世纪,向来是君侯及艺术家的故乡。布拉格市的知名建筑,绵亘历史各时代,由十二世纪的仿罗马式、十四世纪的哥德式、十七世纪的巴洛克式,一直到十九、廿世纪之交的新艺术时代及廿世纪立体主义,不曾断绝。

住过布拉格市城堡的统治者,含现任捷克总统哈维尔,都曾留下足资凭吊的遗迹,丰润布拉格市的文化。

1316年到1378年统治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四世在布拉格城中,留下自己钟爱的仿罗马式建筑“查理大桥”;奥匈帝国皇帝、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二世则以酷爱绘画,并慷慨资助布拉格市的知名艺术家群,而烩炙人口。

布拉格市名源自“门口”一词,长久以来以连贯东西方为荣,只有在十七世纪,才稍减损其政治显赫地位,当时统治奥匈帝国的哈布斯堡家族为巩固当时通称“波希米亚”地区的统治,勒令当地人改信罗马天主教,因此导致大量信仰新教的人口离开当地。只是,布拉格市身为艺术及历史中心的美誉向来未曾佚失,迄今许多游客仍前来欣赏城中古迹,向地平线望去,数百城楼、钟塔及穹顶建筑林立。直到十九世纪末年,布拉格始迈向工业化,而在一九一八年成为新建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首都。

廿世纪初年,布拉格市艺术欣欣向荣,大作曲家德弗札克、杨纳杰克,名作家卡夫卡及诗人里尔克保存布拉格的艺术香火于不绝。

蹂躏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于一九四五年结束,三年后的1948年,共产党控制全国,改国号为捷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68年,时任总统的杜布切克打算改造共产主义,赋予人道主义形象,布拉格市于焉跃上对抗共产主义的前线,史称“布拉格之春”,唯同年八月,苏联率华沙公约集团军队坦克入侵,碾碎东欧民主苗芽。

随后直到1989年,捷克爆发“丝绒革命”,和平推翻共党政权,布拉格又创下和平示威的典范。1990年4月20日,国号更名为捷克暨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只是,1992年大选,捷克及斯洛伐克获胜的两大政党未能就维持联邦达成协议,国会于十一月廿五日通过决议,捷克暨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于是在1993年元旦解体,分裂为捷克共和国及斯洛伐克两独立共和国。

此后布拉格市由于较亲近西方国家,所以曾吸引数百万观光客前来,而变成东欧最受欢迎的景点。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布拉格市占地八百六十六公顷的历史精华区,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