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树林社大水圳论坛 水圳再生与地方创生

水圳论坛。(宋顺澈/大纪元)
人气: 42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20年11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宋顺澈台湾新北市报导)树林社区大学于14日在树林国小举行“2020水圳论坛北台都会水圳再生与地方创生交流”活动,热烈讨论早年的水圳灌溉系统,如今退役之后,如何做维护与保存,转化为生态绿地公园或者活化水圳,让退役水圳能够永久保存下来留给下一代,水圳的功能有着说不完的有趣故事与美好的回忆。

社区大学主任秘书萧如珍表示,探讨水圳有趣的故事,看见与感受水圳当今面临的问题,希望新北市与树林区能更好,并促成新的公民行动,此次邀请到北台湾在水圳方面做过深入研究的多位专家学者以及主管单位,花心思来研究活化水圳、促进活化的组织团体与个人,来到树林区跟大家分享与“水”共活共生的成功案例经验做交流,一起学习我们要怎么样的绿美化我们居住的城市。挖掘水圳的历史故事及人文景观。

民和街排水清水引入成果
民和街排水清水引入成果。(宋顺澈/大纪元)
十二股圳-中山路一小段保留历史古物不要加盖成道路或停车场
十二股圳-中山路一小段保留历史古物不要加盖成道路或停车场。(宋顺澈/大纪元)
参与论坛现场贵宾合影
参与论坛现场贵宾合影。(宋顺澈/大纪元)

参与论坛的贵宾有新北市水利局河川计划科科长潘志豪、新北市树林区公所工务课课长涂丰钧、新店崇光社区大学主任秘书江紫茵、树林社区大学罗万益、中原大学城乡发展研究室研究员钟依伦、台湾永续联盟理事长新北市河川生态保育协会陈建志老师、桃园农田水利会海山工作站李漪莲站长、桃园农田水利会新庄工作站杨志翔站长、苏巧慧服务团队助理谢益昌、经典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环境规划师郭博胜、新庄社区大学主任秘书黄昱杰、树兴里里长詹美龄等。

树林社区大学罗万益报告内容,对于十二股圳、后村圳的水系有非常详细的研究与剖析,从古早100多年前的水流系统地图,一直到几十年前的水圳样貌照片都有详尽的记录与论述发表,俊英街的后村圳变成现今的道路,时至今日,有的变成污水废水的排水沟,有的加盖之后不容易找寻,有历史价值的古物碑被垃圾包围,碑石缺角无人照顾。

台湾永续联盟理事长陈建志老师提出北台都市水圳相关议题,将北台湾的水源头七星山、大屯山水系源头发源之后的水资源引流至附近的农田,这是七星水系。另外有大台北盆地的三大水圳,就是1724年开辟的雾里薛圳取水景美溪,1760年完工,大坪林圳1740年开譬取水新店溪青潭,1760年完工,以及“瑠公圳”1740年开辟取水碧潭,1760年完工,后来三大水圳整并,成为“瑠公圳”,这些人工开凿引水的水圳水系所遗留下来的遗迹,最为人所讨论去留的问题,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讨论,遗迹才转化为都会区带状生态绿地,乃是经过很多关心水圳人文的前辈们努力争取到保留“瑠公圳”水圳古迹,成为绿地、公园、学校的艰辛过程,相当不容易。

新店崇光社区大学主任秘书江紫茵分享,新店地区是水源之乡,以“我家门前有水圳 后门有铁道”为题,新店区的水源丰沛,“瑠公圳”水源是取水于碧潭,停役之后的“瑠公圳”转化过程,经过很多专家学者长时间的讨论,如何成为绿地、公园、学校的宝贵经验供大家参考。

中原大学城乡发展研究室研究员钟依伦,提出的议题是“走过时间的洪流-水圳的地景叙事建构”将桃园、中坜地区的水圳系统经过时间的改变,生态复育的经验,怎么样建构成为水圳地景的经过,提供出来给大家做参考。

新北市水利局河川计划科科长潘志豪表示,树林水圳现况观察,依照当前的状况,以前的水圳已经变成家庭污水排水沟,要解决此一棘手的问题,首先要建设家庭污水排水管,将污水排放至污水处理厂,水利局已经着手规划,并且有一部分已经动工施作。

而民和街现有的水源已经有引水工程完成引入“后村圳”,唯水量不稳定,干旱期水量很小,几乎无法活化,1978年建造的大汉溪“后村堰”拦水坝,在2004年遭艾利台风摧毁断堰,已经无法再引水进入后村圳,现在考虑将莺歌水资源中心的水资源,以重力方式引流至“后村圳”以及“十二股圳”,活化原来已经干枯的水系,考虑到坡度要有足够的丰沛动能以及水流冲力才不会成为滞留水沟。

树兴里里长詹美龄表示,以前的树兴里有十二股圳是1755年建造,1871年再扩建,到2018年经过改建重整完成为木栈道,原来是杂草丛生的废弃河道,是民众丢垃圾的水沟,蚊虫飞舞恶臭难闻,经过区公所及市政府大力整顿,加盖木栈道以及植栽绿美化之后,成为诗情画意的生态美景,是民众休闲、情侣约会的好所在。

桃园农田水利会新庄工作站站长杨志翔表示,十二股圳、后村圳灌溉的农田包括树林、新庄、三重,有5083甲,如今都市化之后,农田面积越来越少,甚至有的已经休耕成为茂密的树林,如果活化之后,将可以成为都市水资源绿地,对观光休闲有很大的帮助。

责任编辑:玉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