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成语数来宝】

韩非“老马识途”老故事 对现代人有何启示?

作者:容乃加
老马识途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2120
【字号】    
   标签: tags: , ,

春秋时期,管仲(约公元前725-前645年)得到了知己鲍叔牙的推荐,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管仲为周穆王的后代,是春秋时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齐国的政治家、哲学家,他的治国政治思想汇集在《管子》一书。

《韩非子》中有篇《老马识途》,说了管仲的一个故事,表达他的思想观点。话说有一次管仲和另一位重臣隰朋(*音同昔朋)从齐桓公讨伐孤竹国。他们出征的时候是春天,返国时在冬天,从春到冬,四时景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齐军迷途失道了。

管仲脑中快速倒转过往的经验,想起了一计解危方法,说:“老马之智可用。”他说老马能够记得走过的路途,于是他们解了老马的缰绳,跟随在老马后面而行,遂而找到了返国的道路,安全回到齐国。

在山中行进的时候,军队找不到水,大伙儿渴得要命。隰朋有着荒野求生的知识,他说:“蚁群冬天在山的向阳坡面筑巢,夏山则在山的北面。在蚁巢下方一仞(*八尺 ,为古代长度单位)能找到水。”于是他们找到了蚂蚁巢,往下掘地,真的找到了水。

齐桓公与管仲。图为清 梁延年《圣谕像解》插图。(公有领域)

韩非子告诉当时人说,“像管仲、隰朋这样的圣贤人,知识丰富又有智慧,然而当他们遇到不懂的事,还能向老马、蚂蚁学习,如今的人却不知道学习圣人之智,这样的人不是太愚昧了吗?”[1]

看到这个成语,直觉的反应可能是像老马这样的动物也有它厉害的地方啊,认路的能力比人强……等等。后人称经历丰富练达的人作“识途老马”,就是人中“老马”!就从这个故事来的。韩非子为了点醒当时人局限于自我、视野狭窄的盲点,而写下了“老马识途”这个故事,提醒人学习圣人之智以扩充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识见层次与人生境界。

韩非子是战国时代总结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从韩非子以后几千年来,人类累积的历史文化,更是不知凡几,而现代人反而离古人的智慧和思想文明越来越远,受物质利益的拘绊越来越深,能够品味的人生滋味也越来越浅!如今,回首一顾韩非子的“老马识途”,意义更能凸显出来!

历史上对管仲的评价

《战国策.齐策》说“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指的是人生中虽然有过错甚或有羞耻的经验遭遇,然而能够超越这些失败的经验,行大威、立荣名的一个典型人物就是管仲,他“据齐国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五伯首,名高天下,光照邻国。”

孔子曾说:“管仲之器小哉。”但也曾赞美他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没有管仲,华夏文化就将不存了!

《太史公自序》说:“晏子俭矣,夷吾则奢;齐桓以霸,景公以治。”管仲的奢华阔气与晏婴的朴实节俭形成鲜明对比,然而二人都为齐国打造了升平之世,一霸一治,泽被当代,垂范后世;齐景公重用晏子为相,齐国得以大治;齐桓公重用了管仲,得以成就一匡天下的霸业。

注释[1]
原文:“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

参考资料:《韩非子》卷七〈说林上〉、《战国策.齐策》、《史记》、《论语》

@*#

-点阅:【成语数来宝】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 门楹上挂上春联,将冬天的气氛一转成新春,千门万户立即焕然一新。除夕前,什么时候换上新春联好呢?在中华文化史上,当前的这种遍及百姓家的纸春联是何时开始黏挂的呢?
  •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送走了温顺可爱的玉兔,迎来了瑞气万千的祥龙,这儿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腾虎跃,好运连连。
  • 冬至:夜从今夜短,日从今日长!冬至日阳光达到南至点将要北返,阳气从地底升起。你对“冬至”的内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盘点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与典故。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月到中秋分外圆!黄历八月十五日围绕着月亮的许多民俗传说,尤其是中秋节的神奇事儿纷纷涌上记忆的时空,让人回味中秋节的神奇时空!它们跨越了几千年的记忆,搭起仙凡之间的桥梁。
  • 秋天多变的风貌往往容易触动人心,诗人咏秋的诗篇很多,其中有些在诗情画意中对应了秋天的季候典故,让秋的印象更深深印入人心田。我们来看一篇咏早秋的诗,体会其中简单二十个字中蕴含的丰富文化意境与深永的意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