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成语数来宝】

“近水楼台先得月”以诗借问结好果

作者:容乃加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真正的意含为何呢?(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1283
【字号】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易)逢春”,这仅仅二句话的断句诗在民间流传,得到很多人会意的赞同。后来有人把“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谜底,以“望江亭度中秋”为主句作成一句歇后语,即成:“望江亭度中秋”——近水楼台先得月。

“近水楼台先得月”也简略成“近水楼台”一词,描述因为人事关系接近从而易于获得方便的意思,现今通常也用此成语讽刺那些由于地位或关系亲近而优先获得利益或便利的人。然而,这句话的典故来处却是充满蕴藉含蓄的敦厚,恰恰与尖锐讽刺相反,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儒雅品格。

宋人俞文豹(字文蔚,括苍、今浙江丽水人)著作的《清夜录》,道出了“近水楼台先得月”此话的典故。话说宋朝名臣范文正公(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镇守杭州钱塘时,他手下官兵都受到他的举荐,其中唯独一人例外,这人是巡检苏麟。苏麟的职务是巡检,所以要到各地巡视安全、捉贼等等,总是不在钱塘的官府中,当然也长期见不到范公。

苏麟看到同事们个个都得到范公的举荐,自己的职位却在原地踏步,失落之情悄然而生。他省察自己的工作成绩表现并非不得力,可是为何同事们都受范公举荐,也都得到升职加给,唯独自己却不在范公的举荐名单中呢?他很想知道究竟,可是如果直白了当将这事去问范公,那就是粗鄙的行为,不仅冒犯范公的人品、明鉴,又显示自己器量狭小,患得患失。

苏麟思前想后,总算想到了一个委婉含蓄的方式。他想到古人的“诗言志”,于是提笔写了两句断诗,将自己的疑问含蓄地隐寓其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写好了诗句,他找到一个机会,当面献给范公,等待着答案水落石出。

范仲淹像。(公有领域)

范仲淹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造诣很高的文学家。在他选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在宋仁宗朝中官至参知政事(时在1043年─1048年)。 后人对他写的《岳阳楼记》展述的人生志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非常的感佩、崇敬。(元昊造反时,他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使得西夏人不敢犯边,令名满天下,羌人称他为“龙图老子”,西夏人称他为“小范老子”。)

范仲淹不仅忠诚为国、以天下为己任,而且非常惜才爱才,他具有识人明见,常常为朝廷举荐人才。当范仲淹看到巡检苏麟送来的二句诗,一吟“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马上就会意了,苏麟的言外之意也如清水中倒映的月影,清晰浮现出来。是呀!吾怎地把他忘了呢?很快地,苏麟的疑惑得到了解答——他得到了范公的提拔。

这典故出处的原文——俞文豹是这样写的:

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从此以后,“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流传非常广。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权夸选士》第一五出就借用了这句诗:“凡天下中式士子,都要参谒太尉府,方许注选。正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透过戏剧的传播,此话更成了人人琅琅上口的大众话语了。

后人把“易逢春”改为“早逢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成了今人常见、常用的二句断诗成语。@*#

-点阅:【成语数来宝】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 门楹上挂上春联,将冬天的气氛一转成新春,千门万户立即焕然一新。除夕前,什么时候换上新春联好呢?在中华文化史上,当前的这种遍及百姓家的纸春联是何时开始黏挂的呢?
  •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送走了温顺可爱的玉兔,迎来了瑞气万千的祥龙,这儿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腾虎跃,好运连连。
  • 冬至:夜从今夜短,日从今日长!冬至日阳光达到南至点将要北返,阳气从地底升起。你对“冬至”的内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盘点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与典故。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月到中秋分外圆!黄历八月十五日围绕着月亮的许多民俗传说,尤其是中秋节的神奇事儿纷纷涌上记忆的时空,让人回味中秋节的神奇时空!它们跨越了几千年的记忆,搭起仙凡之间的桥梁。
  • 秋天多变的风貌往往容易触动人心,诗人咏秋的诗篇很多,其中有些在诗情画意中对应了秋天的季候典故,让秋的印象更深深印入人心田。我们来看一篇咏早秋的诗,体会其中简单二十个字中蕴含的丰富文化意境与深永的意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