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局外人的角度做决定 Intel成功转型微处理器

作者: 茱莉亚.盖勒芙 (“应用理性中心”创办人、人气讲师)

人气 190

 编按:在《零盲点思维》中,作者盖勒芙提出一种任何人都能学会的“侦察心态”──由好奇心驱使,着重观察搜证,依据事实画出精确地图,让判断不失准。此篇说明“侦察心态”用于觉察偏见的存在的五种思考实验之一:局外人测试。

几年前,我认识一位法律系的学生,姑且叫她凯莎(Keisha),她在法学院念得很不开心,对于成为一名律师也不感兴趣,但她总是打消退学的念头。她的一个朋友问她:“你留在法学院只是为了不想让你的父母失望吗?如果你知道他们不在乎,你会改变决定吗?”

“不,我才不是因为他们而留在法学院。那太荒唐了。”凯莎坚定地说。

她的朋友再推她一把,这次让问题更加生动鲜明:“好,想像明天你的父母打来跟你说:‘凯莎,你知道吗,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件事,我们担心你在法学院不开心。我们只是想让你知道,我们不在乎你是否退学,我们只是想让你做你喜欢做的事。’”

接着凯莎意识到:如果是这样,我会马上从法学院退学。

光是仔细审查你的推论、并认定它有其道理,并不足以发现你正在自我辩护、不当合理化现实。你必须将你的论证方式与你在一个反事实的世界里“可能会有”的论证方式进行比较,在这个世界里,你的动机是不同的。如果有个政客与你不同政党,你会以不同的方式判断他的行为吗?如果是你的朋友而不是你的配偶提出的建议,你会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它吗?如果某研究的结论支持你的观点,你会认为该研究的方法论合理吗?

当然,你不能确定假如在不同情况下你会做何种推论。但你也可以退而求其次做以下事情:藉由思考实验,虚拟地窥视反事实世界。

局外人测试

对于科技公司英特尔来说,1985年上半年是一个“严峻而令人沮丧”的时期。英特尔专精于记忆体晶片的业务一直都在蓬勃发展。但到了1984年,他们的日本竞争对手已经找到了制造比英特尔更快更好的记忆体晶片的方法。

当英特尔的领导阶层眼见日本的市场占有率飙升、而自己的却暴跌时,他们不停地讨论该怎么做。他们在记忆体晶片的市场就要被摧毁了,他们是否应该尝试进入另一个市场?但记忆体是英特尔的身份标记,一想到不再是一家“记忆体公司”实在令人感到震惊,几乎就像是对宗教教条的亵渎。

在英特尔(Intel)联合创始人安迪.葛洛夫的回忆录《10倍速时代》(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中,他描述了自己与英特尔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的对话,那场对话最终拯救了这家公司:

我们的情绪很低落。我望着窗外远处大美洲主题公园旋转的摩天轮,然后我回过头来问戈登:“如果我们被开除,董事会会换一个新的执行长,你觉得他会怎么做?”

戈登毫不犹豫地回答:“他会让我们走出回忆。”我呆呆地盯着他,然后说:“你和我为什么不走出这扇门,再回来自己动手呢?”

从外部的角度来看,一旦他们认知到,放弃曾经著名的记忆体业务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选择,他们的决定几乎就是正确的。这就是英特尔如何从1980年代中期的低迷中重新焕发活力的原因,它将重心从记忆体晶片转移到今日最知名的产品:微处理器。

葛洛夫和摩尔所做的思考实验被称为“局外人测试”:想像别人站在你的位置上,你期望他们会怎么做?当你在做一个艰难的决定时,该怎么做的问题可能会和其他充满情绪化的问题纠葛在一起,例如:“我遇到这种情况是我的错吗?”或是“如果我改变主意,人们会对我严加批判吗?”局外人测试旨在消除这些影响,让你只对处理当前这种情况的最佳方式做出诚实的猜测。

<本文摘自:《零盲点思维:8 个洞察习惯,帮你自动跨越偏见,提升判断能力》,天下杂志提供>

(网站专文)

.小事却令人深思︰该做什么样的旁观者
.浮生行吟:“旁观者”视角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责任编辑:陈真

相关新闻
一位旁观者的感受
读万卷书: 旁观者清
青松絮语:做旁观者
12消防员死于森林大火 队长凭逆思维获救(5)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