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假检警年诈6.6亿 七成受害者逾60岁

“假检警”诈骗手法是高龄长者最易遭诈的手法之一。(sabinevanerp/Pixabay)
人气: 350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1年12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袁世钢台湾台北报导)台刑事警察局12日指出,今年截至11月止,假冒公务机关诈骗案共有1,013件,累计财损金额达新台币6.6亿元,且受害者有七成为60岁以上长者。呼吁民众接到类似电话应先查证,若听到“至超商收公文、缴保证金”或汇款至“个人账户”,就一定是诈骗。

据刑事局统计,今年1至11月共发生1,013件“假冒公务机关诈骗案”,较去年同期的942件增加7%;累计财损金额高达新台币6.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8亿元增加约12.12%。刑事局预防科表示,此类诈骗手法相当常见,但歹徒刻意锁定辨别能力较薄弱的无业或退休年长族群,趁白天拨打室内电话行骗,60岁以上受害者约占七成。

刑事局12月12日指出,检警使用的正版传票上并无“抗传即拘”字样,是歹徒为造成民众恐慌所为。(刑事局提供)

此类“假检警”诈骗手法是高龄长者最易遭诈的手法之一,刑事局提醒,民众如果接到自称医院、银行、公务机关人员来电,告知“个人资料被盗用、信用卡被盗刷、涉及刑案”时,应立即向该单位查证;其次,若对方要求“至便利商店接收传真公文、缴交保证金”或汇款至多个不同的“个人账户”,就一定是诈骗。

至于假检警诈骗中常使用的道具“假公文”,则包含“交保金收据”、“刑事传票”、“监管科收据”等。刑事局指出,假检警采用的“交保金收据”可能仿自国库存款收款书,但该文书仅提供具保人缴款用,与诈骗集团佯称提交保证金以证明自身清白无关。

而所谓的“刑事传票”,刑事局分析,不论是机关名称或格式都与正版不同,且正版传票上并无“抗传即拘”字样,是歹徒为了造成民众恐慌所为。第三,虽然诈骗集团常以地检署“监管科”的名义要求民众交付现金监管,但事实上检察机关并无此单位,更不会以科室名义对外行文。◇

名人遭诈骗案例

受骗名人 诈骗手法 受骗金额(新台币)
大同公司荣誉董事长林郭文艳 假检警谎称林郭身份遭冒用、涉洗钱案,须汇“保证金”证明清白。 532万元
云门舞集艺术总监罗曼菲 “金管会”来电,指她的信用卡被盗刷。 73万元
前经建会主委尹启铭 骗徒来电称他儿子替人作保欠下巨债,现被黑道押在手上。 120万元
经济史权威学者刘翠溶 假检察官来电,指有17人集体告她涉诈,要监管其银行户头。 2千多万元
NCC副主委翁柏宗 假检警说要监管冻结账户。 358万元

资料来源:新闻整理                      记者蔡艾莎/制表

责任编辑:玉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