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传承六代茶行推行食农教育 盼传统茶文化扎根

三峡一家传承六代茶行三峡茗茶祥兴行,其“蜜香红茶”产品连四年荣获“食品界米其林”之称、ITQI比利时国际风味暨品质评鉴三星顶级风味殊荣。图为老板娘李秀峯。(赖玟茹/大纪元)
人气: 112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22年12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台湾台北报导)三峡一家传承六代的茶行,其“蜜香红茶”产品连续四年荣获“食品界米其林”之称、ITQI比利时国际风味暨品质评鉴三星顶级风味殊荣,让国际看见三峡的特色与好茶,老板娘李秀峯也积极推行食农教育,盼将茶文化扎根。她分享,制茶虽有其辛苦面,但若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开始想知道茶的相关知识,就不会让这段传统历史被遗忘。

三峡茶产区已传承六代的三峡茗茶祥兴行,2019~2022年连续四年荣获由国际风味暨品质评鉴所(ITQI)颁布,誉有味觉米其林权威的“顶级美味大奖(Superior Taste Award)”评鉴殊荣,其自产自销的蜜香红茶已连续四年获得三星殊荣。

三峡一家传承六代的茶行老板娘李秀峯积极推动食农教育,盼台湾茶文化从小扎根。(三峡茗茶祥兴行提供)

老板娘李秀峯接受《大纪元时报》专访时说,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觉得若到国外比赛得名,能让三峡茶叶被看见,参赛茶叶名称也是写“三峡蜜香红茶”,就是希望让三峡茶叶站在国际舞台上,而非仅代表茶行或个人。她直言,三峡茶产业已经凋零,要带动产业,“单打独斗无法打天下。”

回想当时三峡茶产业的兴盛,李秀峯说,早期卖茶大多是做批发生意,认为茶卖得出去就好。当时她的公公认为,茶叶品质好才能卖好价钱,也能与客人建立永久信任,因此,公公开始跟较熟识的同行切磋,如何让这口茶更好喝,大家才开始重视茶的品质。

三峡一家传承六代茶行,其“蜜香红茶”产品连四年荣获“食品界米其林”之称、ITQI比利时国际风味暨品质评鉴三星顶级风味殊荣。(赖玟茹/大纪元)

李秀峯表示,那个年代做茶的人非常多,竞争对手都很强,祥兴行在2014年得到特等奖非常不容易,毕竟特等奖才一名。不过,随着老一辈相继退休,换年轻一辈上来,但很少人留下来制茶,大家都已经到外面工作。

李秀峯出生在三峡种茶家族,她笑称从小就在茶树下长大,长大后也不想再种茶,想要逃离山上的农事而到外面工作,没想到在一次暑期打工时,认识了卖茶的先生,当时以为女生只要卖茶不用做茶,后来才发现根本“大错特错”。

精进专业知识 “坚持”是最终本质

谈到三峡茶的特色,李秀峯分享,三峡茶叶标准生长期是一周至十天,且视季节采收天数各有差异,另因萌芽期不规律,必须百分之百手采;制茶部分也有其辛苦面,像是碧螺春12小时就要收成,蜜香红茶因属全发酵红茶,也是16~18小时,白茶因属于不炒菁、不揉捻的茶,从浪菁到烘干必须耗费48~50小时。

“坚持”才会是最终本质,同时也要把东西做好,因此,李秀峯也让女儿读大学时学习农业专业。她说,主要是希望能获取更多田间管理知识,以前可能会为了产量而施予土壤过多的化学肥料,影响茶树生长,获取更多专业知识后,才能知道土壤、环境如何影响茶叶品质。

不再只是喝茶 茶叶入菜增风味

传统产业的辛苦面,一般人无法体会,但李秀峯仍认为,传统产业的美,那是传统技艺,要在守旧的同时保留老祖先给的好产业及文化,就必须要有更多元性的品茶方法,让茶叶不再只是喝茶。

李秀峯分享,茶叶使用相当多元,也能做成茶食、茶点心,甚至入菜,像是三峡碧螺春的茶叶也能做煎蛋或蒸鱼,红茶也能够卤肉,都可以增加美食的风味。

扎根食农教育 延续传统茶文化

此外,李秀峯也积极投入茶主题食农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带领,希望孩子不要遗忘这份传承自祖先的基业。

李秀峯说,祖先的基业必须代代相传,因此,食农教育有其重要性,更加认识茶叶后会更珍惜物命,对茶叶就会有更多尊重及喜爱,这也是教育的环节之一,全都环环相扣。

《大纪元时报》采访前一天,刚好有一群孩子到茶园采茶。李秀峯分享,这一群孩子超级开心,也问她很多关于茶园生态、茶叶生长及茶树年龄等问题。她说,当孩子开始对茶产生好奇心,想知道更多茶叶的缘由,就不会让传统历史被遗忘。

李秀峯表示,历史与传统是并行的,不可能只有现代而没有过去,过去虽然很辛苦,但这些故事至今仍应被好好保留。不过,她也坦言,产业要永续,外界的肯定与支持也是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玉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