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学习历程档案 调查:九成教授重学习成果

统计结果发现,约有90%的教授同意“制作课程学习成果可以帮助学生探索志向,以及培养108课纲所重视的素养能力”。(Dittyaboutsummer/Shutterstock)
人气: 35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22年02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林紫馨台湾台北报导)(2022)111学年度起,大学申请入学时将以“学习历程档案”作为校系审查资料,台大社会系8日公布学习历程档案审议会议的会后调查问卷,其中超过九成大学教授重视使用“课程学习成果”来评估学生能力特质;此外,有87%的教授认为“学生只要选择几门有兴趣的科目制作就好,不必每科都做”。

108课纲实施后,高中端从课程规划到升学管道都有大幅改变,其中一大变革就是在高中端推动“学习历程档案”,在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在课程中练习探究与实作,以培养自主探索、跨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习历程档案也将作为大学甄试入学(学测申请)的重要书面审查资料。

教育部委托台湾大学社会系推动“作伙学:学习历程档案审议计划”,陆续举办50场次的审查会议,共计有1,123位来自全台各县市的高中老师、学生、家长及大学教授参与。其中,与会的347人次大学教授来自31所学校,涵盖不同类型的学校和十八学群的不同学系。

九成教授同意制作课程学习成果 可助学生探索志向

根据2021年50场次审议会议的会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发现,有高达92%的与会教授对于“在审查时,使用课程学习成果,来评估学生的能力与特质”,表示重视。且有95%教授同意“能从课程学习成果作品,看出申请学生是否具备学系重视的特质与能力”。

问卷进一步询问教授对于学生制作课程学习成果的看法,结果显示约有90%的教授同意“制作课程学习成果可以帮助学生探索志向,以及培养108课纲所重视的素养能力”;也有80%的教授不同意“申请入学主要看学测成绩,做课程学习成果对升学帮助不大”的说法。此外,针对学生许多科目都需制作作品,学习负担大的情况,有87%的教授认为“学生只要选择几门有兴趣的科目制作就好,不必每科都做”。

另外,调查也显示,有93%的教授认为,如果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作品是由补习班或他人代做,大学教授能在面试中问出来;只有不到2%的与会教授认为“完全不可能”从面试中问出来。八成的教授同意,学习历程档案的“课程学习成果”经老师认证,较过往的备审资料更有公信力。

超过九成教授赞成“三重二不”审查原则

研究团队归纳出学习历程的“三重二不”审查原则,“三重”包括重视基本素养展现的核心能力、重视校内学习活动、重视资料真实性及自主准备;“二不”包括不是以量取胜,大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不是学系所列的所有项次都要具备,大学重视多面向的参采。每项原则都有超过九成的教授表示赞成。

对于不知该如何准备学习历程档案的学生,研究团队整理出6个大学端对学生作品呈现方式的重点,包括一、呈现素养能力;二、交代作品脉络;三、优先放上重点摘要;四、具体说明学习心得收获;五、展现个人独特性;六、注意作品真实性。更完整的审议建议汇整,作伙学团队将在24日公告。

责任编辑:吕美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