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正学生研发智慧型刀把加值产业效能

中正大学学生研发智慧型刀把。(国立中正大学提供)
人气: 72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3年06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撷璎台湾嘉义报导)低成本高效率是业界追求的目标,全世界70%金属都会运用到CNC加工,像车子、飞机、手机、笔电等等日常生活用品。台湾为全世界第五大CNC精密加工出口国,为让产业更智慧化,增加产线效率及降低成本。

中正大学创新创业基地团队“台湾智慧刀把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智慧型刀把,运用感测器侦测与计算切削率,精准掌握刀具状态,也因具有即时监控的功能,让产线运转时间拉长的同时,减少人力负担。目前中正团队已成立公司与接洽厂商,盼持续改善技术更贴近业界,让台湾智慧化元件的发展跟上国际发展。

中正大学团队负责人展示智慧型刀把照片。
中正大学团队负责人展示智慧型刀把照片。(国立中正大学提供)

“台湾智慧刀把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正机械所、台大机械所、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中正机械系教授兼团队指导顾问姚贺腾组成团队,所研发出的智慧刀把能提高感测切削率来抑制加工的振动。通常在加工剧烈振动下,表面就会不平滑,也会造成刀具的磨耗。团队负责人曾泳润表示,以切削率为研发核心,让它能够降低CNC精密加工10%的成本,也加快20%加工效率。

“数位化才是一切智慧化的起点。”曾泳润说,要把加工产业智慧化,就需要先得到数据资料。智慧刀把设有感测器、Wifi,并将加工资料回传至企业资料库,得到切削率数据。姚贺腾表示,由于传统刀把在加工过程中,无论是切削力多寡、刀具状态是否正常或有断裂可能,都较难以得知与预警,能够分析到切削率也是团队研发的智慧刀把优势之一。

曾泳润说:“传统厂商刀具较传统,加上我们的智慧型刀把提升准确性,让产品良率变高,能避免失误,也能保证产品结果是好的。”在半导体产业有很多耗材,像是氧化氯陶瓷、石英这些材料偏硬,很容易碎裂。曾泳润指出,这些工件品加工时间又耗时,以航太产业为例,产业的加工品如果要三百万,但加工过程导致产品损坏,那就会增加大量成本。

除了良率变好,中正团队开发的产品更能推动智慧自动化。原本工厂使用一般刀把切削模具,产线自动化时间可能为8小时,使用智慧型刀把则能让产线自动化时间变成24小时在运转。曾泳润表示,在加工的过程中,也可以监控智慧型刀把切削的状态,保障产品结果更优良。

十年前就有厂商联系姚贺腾开发技术,中前期由他带领学生们先研究智慧型刀把的理论,后半期再与团队成员一起把理论具体化为实作,今年更成立公司并接洽厂商,透过实际接触产业界,才能让技术更切中客户需求。未来中正团队将锁定半导体加工、航太材料加工、电动车或轮圈等产业,针对有自动化加工需求的伙伴,以策略合作联盟方式,提供智慧制作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唐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