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居家分娩 喜悦分享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29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洪素卿╱台北报导〕“在家生小孩”听起来好像是阿嬷那个年代的事﹔不过,近年却有近六十名产妇选择与先生以及好友一起在家中迎接孩子诞生。

  昨天发表的一支纪录片“欢迎诞生”,就以一对夫妇决定采行计划性居家生产过程中的种种遭遇,以及心理波折做为主轴,探讨“女性的自然力量”,以及对台湾生产改革的渴望。

  片中主角︱产妇郭玫均,不但是个“六年级”女生,其父母两人还都具有医学背景。但她与先生王世豪却在一个“希望找一个对宝宝最好”的想法驱使下,最终藉由助产士的协助,达成亲手迎接宝宝、为宝宝剪脐带的愿望。

  郭玫均说,由于母亲难产,自己是一个紧急剖腹出生的宝宝,出生后住了一段时间的保温箱。虽然胎儿时期没有记忆,但还是有一段时间老是会梦见“自己被关在一个冰冷的盒子中”,感觉十分不舒服。或许因此让她对生产以及出生都感到恐惧,甚至不考虑生小孩。

  先生王世豪对于现在的一些妇产科医师,眼中产妇只有“正常”、“不正常”,而没有提供其他支持、没有个人独特性,产检时总是三分钟“一切正常,OK,好了,可以走了”这种做法也不满意。因此,夫妻两人就合力寻找一个对宝宝最好、对产妇最好的生产方式。

  郭玫均坦承,一直到怀孕七个月的时候,都还没有找到可以合作的助产士﹔但“或许在宝宝的带领下”,最终找到了认同他们夫妻俩想法的助产士杨素青。因为杨素青也觉得生产时放音乐、晚一点剪脐带,娩下胎儿后把他放在肚子上拥抱一番,都是可行的事。

  王世豪不像一般在医院陪产只能干瞪眼的先生,过程中,他一直在玫均背后拥抱、给予最强力的支援。眼见太太生下孩子的过程,王世豪说:“这一刻才知道她的力量有多大”。

  产时大出血、紧急剖腹产下玫均的郭妈妈,当时虽然十分不能接受。却在孙子的满月聚会上,认同女儿的选择,也认为现在的生产环境实在太冰冷、不够人性化。

  导演杨素霞说,台湾三分之一的产妇选择剖腹产,一半以上生产有药品介入,医院把产妇当成病患对待,多数产妇都不能自主决定自己的生产方式。因此,这支由女性导演、女性摄影,记录产妇自主选择居家生产的影片,记录的不但是一个生产过程,更是女性自然力量的展现﹗

居家生产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记者洪素卿╱台北报导〕“生产还是具有一定的风险”,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在家生小孩﹔医师建议产妇选择居家生产前,除了应该定期产检、由专业医师或有经验的助产士协助,也应先拟定“紧急后送计划”。

 虽然近年来我国多数产妇选择在医院生产﹔不过,台大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陈信孚表示,在部分国家,因为文化背景、宗教或是个人因素,还是有部分人选择居家生产。

 陈信孚说,对于部分产妇来说,居家生产由于在熟悉的环境中生产,觉得较为舒适、有安全感。不过,也并非全无缺点,例如一旦发生意外,是否能够即时送达医院,紧急处理,就是必须考虑的因素。过去曾有资料显示,大约只有七成的生产意外,是可以事先预测的。

 如果以目前约二至三成的剖腹产率来说,其中约莫只有一半、亦即一成多的剖腹产是“预定剖腹产”,另一半则是临时决定的剖腹产。因此,如果在家中分娩,发生意外状况,是不是来得及转送到医院?都必须考虑。

 他建议,除了产前必须定期接受产检、事先与专家咨商确定是否适合,生产时必须有医师或有经验的助产士在旁协助之外,事先与产检医院医师谈好紧急送医计划也是想要居家生产的产妇一定要做的功课。

 陈信孚说,其实多数的产妇还是觉得医院生产比较安全,现在医院也已经渐渐转向人性化生产,像是开放先生陪产、或是环境布置等,相信以后还会更好。不过,让先生负责剪脐带,陈信孚就不认同。因为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可能对宝宝造成伤害,平常就算是六、七年级的实习医师他都不让他们独力剪脐带,何况是毫无经验的先生。

 台北护理学院护理助产研究所所长郭素珍则表示,其实找助产士在家生产只要产妇好好配合,危险并不一定较高。例如,产妇除了配合做运动、控制体重,也要定期将产检结果与助产士沟通,经评估适合在家生产的案例才在家生产,便可将危险减至最低﹗(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