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业积极寻觅重生之道

标签:

【大纪元6月2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张谦香港特稿)“香港电影业曾经辉煌一时,赢得了亚洲‘好莱坞’的美誉。不过,九十年代末期,本地电影业开始陷入衰退,目前还在找寻重生之道”。最近,嘉禾娱乐事业有限公司资讯总监黄握中,在其办公室向中央社记者回顾香港电影业时,做了上述总结。

他慨叹说,近几年来,港产片大幅减少,戏院收入惨不忍睹,能够让电影商外销及获利的电影很有限,整个行业了无生机。

“过往台湾和南韩抢着要港产片的时光已经不再”,这位资深电影业者在两分钟内第二度以极其沮丧的口吻表达对这个行业的感受。

黄握中忆述,从五十年代起,中国大陆政局的变化,揭开了香港电影业蓬勃发展的序幕。早期本地已经拥有永华和长城等电影公司,其中著名女星林黛就是长城的艺人,后来转到永华演出。

永华位于九龙斧山道,当时斧山道地处偏僻,却绽放了日后香港电影的辉煌岁月。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永华经过多次股权变动和易名,先是电懋,再成为国泰。期间邵氏电影公司也转战这个行业。

从五十年代起的二十年间,香港拍摄的国语片雄霸亚洲电影市场。期间邵氏著名导演李翰祥曾自行到台湾发展及成立国联,其所拍摄的黄梅调电影掀起了电影业的高潮,造成台北和香港戏院万人空巷。

一九七零年嘉禾正式成立。刚开始时,嘉禾的经营颇为艰困,后来李小龙的出现,成为这家公司足以与邵氏抗衡的转捩点。

七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香港电影业新加盟了不少电影公司,打破了过往市场由大型电影公司如国泰、邵氏和嘉禾等垄断的局面,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新艺城。

八十年代起,永盛和中国星相继出现,所拍摄的笑片和赌片相当卖座。此时期的香港电影市场有传统的大型电影公司,也有新兴的中、小型电影公司,拍摄不同类型的电影,明星阵容鼎盛,譬如周润发、成龙、许冠杰、张国荣、刘德华、张曼玉、钟楚红和钟镇涛等等,达到了百花齐放的境地。

但进入九十年代末期,香港电影似乎到了强弩之末。以去年五月至今年五月为例,本地制作的港产片只有六十五部,与一九九零年全盛时期的二百九十五部比较,相去甚远。

对于本地电影业的没落,黄握中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九十年代后期盗版活动猖獗,令业者收入大减。此外,本地业者过分跟风,经常一窝蜂拍摄同一类型的电影,也令观众失去对电影的兴趣。

但黄握中并未对电影业完全灰心。他指出,近期香港电影也出现令人振奋的一面,譬如由梁朝伟和刘德华主演的“无间道”横空而出,为市场带来了希望;而在此之前,由周星驰参与投资和演出的“少林足球”也为市场带来了曙光。

他期待“少林足球”和“无间道”的出现并非昙花一现,而是电影市场的大转折。

但他认为,香港电影要重新起飞,重拾其亚洲“好莱坞”的美誉,恐怕还需要一番努力。首先,业者必须汲取过往教训,不要抄袭成风,在拍摄题材上要有所创作。

他说:“好的剧本,是支持这个行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

近几年南韩电影所以如此兴旺,攻占香港市场,其剧本的多元化和新鲜,是很好的例子。

其次,黄握中认为,如果中国大陆进一步开放当地市场,将有利于香港电影业的重生。他说,由于大陆对剧本有不少限制,以致港产片至今仍难以在大陆上映,无法分享当地市场的“大饼”。有了上述的诱因,加上政府继续努力打击电影盗版活动,以及经济环境预期将陆续改善,相信电影业还会有所作为,不会长此沈沦下去。

相关新闻
张学友自曝有躁狂抑郁症 无意未来再拍动作戏
剧团24年两度遇上疫情快倒闭 赵自强挺过难关
《老狐狸》再获北影肯定 获颁观众票选等2奖
《神偷奶爸4》影评 观众给最高 影评员给最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