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国滥捕 乌金恐成绝响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2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荣祥、丁伟杰╱综合报导〕台湾往年冬至前后,乌鱼洄游至台南、高雄外海,成熟度最适合捕捞,但昨天已是冬至,南部两大捕乌渔港 – 茄萣兴达港、梓官蚵仔寮渔港,尚未传出捕获乌鱼的喜讯,去年茄萣还出现“零”捕获量纪录,渔民谈到乌鱼就叹气。

在中部,昨天嘉义捕乌的渔民也没有斩获,连同前几天,也只捕获零星数十尾;东石鱼市场主任黄登财说,今年乌鱼少得可怜,但乌鱼汛期还未完全过去,如果气温持续下降,乌鱼洄游群南下,还有希望捕获“乌金”。

尽管还抱持希望,渔界对中国的胡作非为仍气愤不已。他们说,近年来因中国渔民炸鱼滥捕,台湾渔民只能抓漏网乌鱼,捕乌愈来愈困难,加上中国箱网养殖的乌鱼及乌鱼子已大量倾销台湾,也冲击台湾养殖乌鱼业,问题相当严重。

高雄县渔会强调,除了暖冬效应,中国渔民炸鱼滥捕与提前抢捕乌鱼,正是近年来乌鱼捕捞每况愈下的主因之一,相关单位迟迟无具体保护措施,台湾捕乌业不需等中国养乌技术成熟,可能就会消失殆尽。

据指出,中国今年参与捕乌船队估计有七百余组,比去年四百组成长近一倍,使用渔网又比台湾大上二至三倍,东海乌鱼几乎都被中国渔船渔网掌控,甚至常有中国渔船越过台海中线抢乌。台湾渔船近年来渔获因此大幅下滑,像高县今年仅有四组捕乌船,比起昔日上百组捕乌船出海捕捞,有如天壤之别。

渔民则称,近年来台湾市场上的乌鱼有相当数量来自中国,部分是海上交易,部分是渔民直接到对岸购买。由于中国渔民捕乌时期过早,销往台湾的乌鱼自然较小尾,乌鱼子也更轻薄短小,以往大片又好吃的乌鱼子数量渐少。

高雄渔民指出,中国箱网养乌地点多在福建沿海几个港口及长江出海口,近两年来陆续销往台湾的乌鱼及乌鱼子数量难估,一般消费者难以区分,而业者也多将养殖乌鱼宣称是海上捞捕的。据指出,中国养乌方式多在河口拦下大批未成熟野生乌鱼,放在护栏内养肥后再行销售。

鱼市拍卖场员工说,今年台湾乌鱼捕获量仍然低迷,但台湾市场还是可见大批乌鱼,多数是“中国货”,也可合理推断中国养乌已经成功销入台湾的说法。

台湾养殖业者赴中国投资、指导养殖乌鱼,有渔民无奈称赞:“台湾郎,真厉害!”也有渔民大骂:“自己杀自己!”

——————————————————————————

〔记者郭怡君╱台北报导〕中央气象局指出,全球海温和大气环流监测资料显示,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维持较暖的型态,已有初期圣婴现象,但台湾所在的西太平洋区海温则比往年稍微低一点,并没有比较暖,气温则是受到大陆冷气团很少南下影响而比往年偏高,是否因此让乌鱼产量减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气象局指出,台湾今年从秋末的11月就有偏暖的趋势,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往年寒潮常常从初冬就接连来袭的情况,并未在今年上演。虽然12月还没结束,但统计本月的气温平均值应该会比气候正常值高,预测明年1月偏暖的趋势也会很明显。

—————————————————————————–

走私中国乌鱼 倾销台湾
〔记者杨雅民╱台北报导〕中国渔民捕捞的乌鱼由于保鲜不佳,容易出现血卵和卵巢比较小的情况,由于卖相不好,自中国走私进口的乌鱼,价格平均较台湾捕获的乌鱼便宜一至二成。但中国走私乌鱼、乌鱼子大量侵台的问题,仍然无解。

农委会水产试验所所长苏伟成说,中国把乌鱼视为不吉祥的鱼,认为吃了乌鱼会旧病复发,中国消费者只会在嫁女儿的时候吃乌鱼,象征早生贵子,况且中国也没有什么人会制作乌鱼子,因此,中国渔民捕获的乌鱼全部以台湾为市场。

渔业署科长吴满全表示,该署两年前就发函给国内四十三家中盘商和乌鱼子加工厂,呼吁运销业者不要非法购买、走私中国捕获的乌鱼。八十八年更曾去函陆委会将“两岸渔业资源共同开发与管理”纳入协商议题,并以乌鱼为优先协商鱼种,碍于两岸迟迟无法重启谈判,也使得中国走私乌鱼登台的情况难解。

水产试验所表示,台湾在六十九年乌鱼捕获量高峰期,一年捕获量高达两百五十万尾,但五、六年前中国渔民加入乌鱼捕捞行列后,台湾乌鱼捕获量就逐年减少。

渔业署统计,五年前国内年乌鱼捕获量还有二十四万尾,去年已骤减至约八万尾,今年至今官方监控到的台湾捕获量仅六万至七万尾;但据渔民透露,今年非法侵入台湾市场的乌鱼高达一百万至两百万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