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腹泻、营养不良的乳糖不耐症

苏雅芸  台北荣总儿童医学部临床研究员

人气 93
标签:

【大纪元12月23日讯】乳糖是奶类中存在最多的糖类,因此对于小于一岁,以奶类为主的宝宝们,乳糖不耐症似乎耳熟能详,而世面上林林种种无乳糖的奶粉,究竟又要如何使用呢?

什么是乳糖不耐症?

在我们的肠道内,乳糖的消化主要靠小肠绒毛顶端的乳糖酵素,将乳糖分解为最基本的单糖类——葡萄糖及半乳糖,再进一步加以吸收。当乳糖酵素在特别情形下不足时,没有分解的乳糖就进入大肠,成为大肠中细菌的食物。这些细菌将乳糖消化后,产生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及乳酸、水和短链脂肪酸等物质。这些大量额外的气体、水和酸,就会造成临床症状如打嗝、呕吐、放屁、腹胀、腹痛、腹泻及酸味的水便,这就是“乳糖不耐症”。

什么原因会造成乳糖不耐症?

主要有三种原因——先天性乳糖酵素缺乏、原发性或生理性不足及次发性不足。以下则分别介绍:

一、先天性乳糖酵素缺乏: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属于隐性遗传。由于先天无法生成乳糖酵素,通常在一出生开始喂奶就会出现症状,若没有及早诊断,常会导致严重的腹泻和营养不良。

二、原发性或生理性不足:我们人体正常乳糖酵素的生成,大约三十三周开始大量生成,而在足月出生及新生儿时期达到最高峰,直到三岁左右开始减少,大约在七岁后减少到仅剩下新生儿时期的十分之一量,并一直维持到成人,这是生理性乳糖酵素的生成不足。也解释为什么婴儿可以喝大量的奶类,而成人却常常一喝奶类就会腹胀及腹泻。生理性乳糖酵素的生成,主要靠基因遗传的控制。在我们东方人、美洲及非洲,都是属于上述乳糖酵素会逐渐缺乏的种族。但在欧洲、北非、高加索人及少数显性遗传的人身上,乳糖酵素的生成会一直维持着很高的量,也因此不至出现乳糖不耐的症状。

三、次发性不足:前面提到乳糖酵素位于小肠绒毛最顶端,当小肠绒毛因为感染、过敏、毒物接触等因素而受伤时,乳糖酵素立刻就会跟着不足。临床上最常见的情形,就是在发生肠炎腹泻的小朋友身上。症状严重时,若继续服用一般富含乳糖的奶粉,可能导致无法消化吸收,更甚而越拉越严重,一再破坏新生成的乳糖酵素的恶性循环。

怎么治疗乳糖不耐症?

治疗主要依症状及原因而决定。先天性乳糖酵素缺乏的病人,一出生就需要完全避免乳糖的摄取。而因急性肠炎腹泻而导致次发性不足的病人,则暂时减少或避免含乳糖类食物的摄取,包括奶类、乳酪、或含牛奶的制品等。成人或大小孩可改以多食用淀粉类,如米、面、白吐司、馒头或蛋白质如肉类等,以提供肠绒毛休息恢复,及乳糖酵素重新合成分布的时间及营养需求,一般完全恢复需要四到六周的时间。对于以奶类为主食的小宝宝们,医师则多会视病况,建议是否改喝无乳糖奶粉,即一般俗称的止泻奶粉。目前卫生署核准之各大厂牌无乳糖奶粉,在营养需求及安全性上,都和一般的婴儿奶粉无异,即使慢性腹泻的婴儿也都能长期食用,可不要症状稍有改善就贸然停用。究竟要吃多久还是依照医师的建议才是。

至于原发性或生理性不足的大人们,则只好稍稍禁止口欲了。目前有一些报告指出,服用一些能消化乳糖及改变肠道菌丛的益生菌,如乳酸杆菌,或能帮助改善乳糖不耐的症状,同时享受乳类制品的营养与美味。

(本文由荣总人电子周报提供)──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营养师:这些是商店货架上最健康的奶制品
低糖烘焙五大策略:甜蜜与健康并存
美国蔬果农药残留曝光 正确清洗方式看这里
厨房中的液体黄金:橄榄油的选购与储存技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