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腹瀉、營養不良的乳糖不耐症

蘇雅芸  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臨床研究員

人氣 93
標籤:

【大紀元12月23日訊】乳糖是奶類中存在最多的醣類,因此對於小於一歲,以奶類為主的寶寶們,乳糖不耐症似乎耳熟能詳,而世面上林林種種無乳糖的奶粉,究竟又要如何使用呢?

什麼是乳糖不耐症?

在我們的腸道內,乳糖的消化主要靠小腸絨毛頂端的乳糖酵素,將乳糖分解為最基本的單醣類——葡萄糖及半乳糖,再進一步加以吸收。當乳糖酵素在特別情形下不足時,沒有分解的乳糖就進入大腸,成為大腸中細菌的食物。這些細菌將乳糖消化後,產生氫氣、二氧化碳等氣體以及乳酸、水和短鏈脂肪酸等物質。這些大量額外的氣體、水和酸,就會造成臨床症狀如打嗝、嘔吐、放屁、腹脹、腹痛、腹瀉及酸味的水便,這就是「乳糖不耐症」。

什麼原因會造成乳糖不耐症?

主要有三種原因——先天性乳糖酵素缺乏、原發性或生理性不足及次發性不足。以下則分別介紹:

一、先天性乳糖酵素缺乏:這是一種罕見的疾病,屬於隱性遺傳。由於先天無法生成乳糖酵素,通常在一出生開始餵奶就會出現症狀,若沒有及早診斷,常會導致嚴重的腹瀉和營養不良。

二、原發性或生理性不足:我們人體正常乳糖酵素的生成,大約三十三週開始大量生成,而在足月出生及新生兒時期達到最高峰,直到三歲左右開始減少,大約在七歲後減少到僅剩下新生兒時期的十分之一量,並一直維持到成人,這是生理性乳糖酵素的生成不足。也解釋為什麼嬰兒可以喝大量的奶類,而成人卻常常一喝奶類就會腹脹及腹瀉。生理性乳糖酵素的生成,主要靠基因遺傳的控制。在我們東方人、美洲及非洲,都是屬於上述乳糖酵素會逐漸缺乏的種族。但在歐洲、北非、高加索人及少數顯性遺傳的人身上,乳糖酵素的生成會一直維持著很高的量,也因此不至出現乳糖不耐的症狀。

三、次發性不足:前面提到乳糖酵素位於小腸絨毛最頂端,當小腸絨毛因為感染、過敏、毒物接觸等因素而受傷時,乳糖酵素立刻就會跟著不足。臨床上最常見的情形,就是在發生腸炎腹瀉的小朋友身上。症狀嚴重時,若繼續服用一般富含乳糖的奶粉,可能導致無法消化吸收,更甚而越拉越嚴重,一再破壞新生成的乳糖酵素的惡性循環。

怎麼治療乳糖不耐症?

治療主要依症狀及原因而決定。先天性乳糖酵素缺乏的病人,一出生就需要完全避免乳糖的攝取。而因急性腸炎腹瀉而導致次發性不足的病人,則暫時減少或避免含乳糖類食物的攝取,包括奶類、乳酪、或含牛奶的製品等。成人或大小孩可改以多食用澱粉類,如米、麵、白吐司、饅頭或蛋白質如肉類等,以提供腸絨毛休息恢復,及乳糖酵素重新合成分布的時間及營養需求,一般完全恢復需要四到六週的時間。對於以奶類為主食的小寶寶們,醫師則多會視病況,建議是否改喝無乳糖奶粉,即一般俗稱的止瀉奶粉。目前衛生署核准之各大廠牌無乳糖奶粉,在營養需求及安全性上,都和一般的嬰兒奶粉無異,即使慢性腹瀉的嬰兒也都能長期食用,可不要症狀稍有改善就貿然停用。究竟要吃多久還是依照醫師的建議才是。

至於原發性或生理性不足的大人們,則只好稍稍禁止口欲了。目前有一些報告指出,服用一些能消化乳糖及改變腸道菌叢的益生菌,如乳酸桿菌,或能幫助改善乳糖不耐的症狀,同時享受乳類製品的營養與美味。

(本文由榮總人電子週報提供)──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廚房中的液體黃金:橄欖油的選購與儲存技巧
減肥兼顧養生 小扁豆營養勝過牛肉和糙米
比含糖飲料健康 世界各地9種優格飲報你知
「甜菜根」營養強大 2款飲品美容養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