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1200台斤“麻糬”挑战纪录前热身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许惠安报导﹞昨天上午,宜兰县举办“宜兰生活家工商大展”,展示了一个重达1千2百台斤,等于9千6百个小麻糬所组成的超大麻糬。这个超大麻糬,共动员12名糕饼师傅,一共使用800台斤的糯米做外皮,4百台斤的红豆做内馅,花了一天时间准备材料,再花3个小时制作这个大麻糬。食品店负责人表示,这次是热身,下次他要准备齐全,向金氏纪录挑战。

“麻糬”在台湾各地小吃中,都有其一段演译的典故。

麻糬,阿美族人称之为“杜仑”,相传是夫妻之间情与义的呈现。在阿美族的庆典中有一个仅次于丰年祭的年度盛典,叫做捕鱼祭。阿美族人在议定日期之后〈大概在每年的五、六月份〉,由男族人(相传女族人不能参加捕鱼,否则会抓不到鱼)戴着渔网、竹筏、酒和由小米做成的点心(也就是杜伦—麻糬),到特定的地点之后,由巫师主持祈祷仪式,然后一起下水捕鱼。这段捕鱼期间,夫妻不能同房睡觉,因此又把它叫做“禁房节”。不过现在到了捕鱼季时,夫妻禁房的规定已经没有了。

早期杜仑的制作相当简单,首先将糯米蒸熟,然后放进“塔里”木臼中,用木杵捶打,把糯米捶均匀,同时增加其黏性,使“杜仑”呈现香Q状,这样就可以做出好吃的“杜仑”。

过去,吃“杜仑”是不加任何佐料的,纯粹吃其香又Q的味道;如果想吃咸的口味,多半会配上腌的咸鱼、兽肉等。现在台湾东海岸的族人每每在招待外来宾客时,通常会将“杜仑”配上花生粉等,吃法和汉人麻糬一样。到了台湾光复前,有位“阿发师”则加以改进,而各地业者又精心开发各式的口味馅料,使它口感更加独特更加丰富。

麻糬也是敬老尊贤的贡品,台湾南部的习俗以麻糬拜玉皇大帝,为他庆生祈福,每当农历年初8天公生前夕,位于台南忠义路天坛附近的糕饼店,就会摆出麻糬摊做生意,因应拜拜的人潮,有些麻糬摊更得卖到天亮,买麻糬还得排队。据摊位老板说,新研制出来的草莓麻糬以红豆做内馅,包上新鲜的草莓,外面再裹上Q嫩的麻糬,吃起来酸酸甜甜的,有恋爱的感觉,最受女性消费者的喜爱。

麻糬在客家人饮食文化中,也有其“相当”地位。据说早期客家人较困苦,如果有客人来时又没钱招待怎么办?于是就将剩饭捣匀加入花生粉、糖粉变成麻糬。目前一般的台式麻糬口感上较软,比不上客家麻糬的Q和香。

“牛浣水”麻糬

另在新竹县内湾村有一种特别的吃法,即用老姜汁熬红糖煮成的汤汁麻糬,因为其形状就好像早期农闲老牛在水塘中佯倘的模样,客家人故取其名称为“牛浣水”,吃时有麻糬的香Q姜汁的甜辣,别有一番风味。@(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