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 焦虑 压力?

张淑华

人气 56
标签:

【大纪元3月18日讯】为庆祝发行三周年,《大纪元时报》二月廿九日于台大哲学系会议室,特别邀请到四位中西名医谈“如何提升身心健康”,四位名医依序为上海同德堂医师胡乃文、振兴骨科部主任敖曼冠、台大精神科主治医师丘彦南、台北市立疗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李政勋。为飨无法亲临会场之广大读者,本报已于154期刊出胡乃文及敖曼冠医师讲演之精彩内容(可上网观看),本期则刊出丘彦南医师讲演内容。

丘彦南医师主讲 台大精神科医师、台大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主治医师

文质彬彬、一派亲和的丘医师,带来几份朴素的手稿讲义与个案的小诗,文艺小品轻快地穿插在专业儿童精神医学的讲述中,行云流水地导出丘医师个人俭朴生活的实践与精神医学临床生涯的经验分享。

环境变动和压力临界易焦虑

为什么一个人会得焦虑症、忧郁症或严重的精神病症?可能包括心理和生理的特质,社会环境、家庭中不易察觉的病态因素与不良环境或压力,都会促使精神状态失去平衡。

一个人长大的过程如攀登山岳,会经过一些崎岖的道路与大大小小的险阻,教养的偏差、天灾人祸都在一旁伺机而出,这些环境的变动因素都是潜在压力的来源。儿童、青少年如果到了没有办法承受压力的临界,内在无法解决的各种困扰情绪,积累为焦虑、忧郁或自我伤害、拒绝学习、攻击冲动、暴食、厌食、睡眠障碍或自我戕害的反应。

一个来接受治疗的小学二年级小朋友,症状是反复性的肚子痛、呕吐,甚至吐胆汁,经过各项检查与相关评估,排除了肝胆问题,事实上,他的生理病症反应来源于紧张与焦虑。生活上的变动,学校发生的不如意、竞争压力,触发了他的身心理病状。治疗工作除了游戏治疗、提供药物减缓紧张之外,重要的是与父母进行支持性咨商的动作,经过咨商治疗,孩子的病症不再复发。

病痛来袭 衍生焦虑

病痛来袭,许多焦虑纷至沓来。在医院,“分离”焦虑的威胁比病痛威胁大,医院为了救命所作的一些隔离措施,造成患者与照顾者分离的焦虑。

在居家,对于慢性病儿童患者,“控制”能带来一些安定感,但潜藏的焦虑存在着,一个糖尿病儿童患者不能吃蛋糕、巧克力,要耗费很大的精神能量去控制。一个青少年患者思想追求独立而生理接受药物控制,许多亲子冲突接踵而来。我们在依赖“控制”的同时,控制本身已产生了许多许多的焦虑。

“失落”伴随病痛而来,焦虑也紧随失落而至。失去身体的某一部分、失去家人或熟悉的友伴,都成为焦虑的源头。孩子与他的白血病友可能不约而同规律地在门诊见面,突然哪一位病友不再出现,这时候父母与孩子都会燃生无法言喻的焦虑。

并发症的隐忧也在患者与家属中环绕不去,包括生理性与心理性的并发症。另外还有医疗失误或无法控制所造成的“创伤”。这些潜藏的隐忧,像火山一样随时可能爆发出来。

社会的“污名烙印”也加剧病患及家属的焦虑。当一个孩子被认为得了传染病,这孩子就已经被贴上了负面标记。这个负面标记的重量,也随之冲击着孩子母亲,是不是照顾失当?是不是家族的基因问题?自责夹杂着愤怒,负面情绪循环滋生,父母复杂的情绪也搅扰着小孩,对大人小孩同样造成焦虑的来源。

“死亡”是另一个与生俱来的焦虑。面对死亡,不了解、害怕或对死亡的憧憬,死亡之后有没有另一个世界?和社会人文信仰有直接关系,死亡,是成了僵尸、是去了天堂?不同的想像,引发深深浅浅的焦虑。

以俭朴生活营造健康的爱
降低孩子不当的紧张与压力

外在环境焦虑无所不在,我们能做些什么努力?协助儿童青少年纾解压力、协助排除或减轻压力来源、动员强化支持系统、增强他个人适应压力的方法,是给予孩子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真正尊重、接纳孩子,适时给予意见,鼓励主动思考,帮助孩子培养自我判断能力,这个过程要注意个别差异,处理问题要保有弹性。

我以前治疗过一个强迫症少年:他内心不安,许多事情不重复做不放心,五次、十次还是不放心还是会去检查,透过长时间的疗程抽丝剥茧,慢慢了解,虽然爸妈只要他尽力就好,但他认知的尽力就好,就是要做到筋疲力竭。长期累积下来就受不了。父母如果没有细心跟孩子沟通,容易产生这些扭曲误解,有意无意造成压力。

但小孩子其实也不是那么没有抵抗力,他也会自己衍生出一些适应的方法,例如有一个孩子在课堂上写诗:

九十年十月廿三日星期二,晴。笔记忘了带,手表也忘了带。老师在台上骂别的同学,好烦,所以写诗。

这位老师没有骂他,但骂别的同学时,其实也造成了这个小孩压力。因此写诗,成了这孩子的出路。

如何增强个人因应能力?不同年龄层孩子分内的事情让他自己动手做,不要替他做。不要替孩子背书包,他自己会背;孩子会洗碗就让他洗,不要担心多洗一个碗会少读一点书。孩子在适当的压力下成长,可以增强因应的能力。而家庭关系的稳定度、沟通顺畅、大人情绪稳定,是增强个人因应能力的基础。

现代奢华浪费的生活形态,可以说是造成神经系统不良、焦虑、压力的深层因素,人类文明演化越纷杂,强化物欲越扩张,不知不觉,社会病了,人也卷入其中。

俭朴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益显珍贵。俭朴生活摆脱物欲纷扰,清醒认识人的生命生理是有限的,外界的发展与设计其实是我们生命所不能负荷的,例如肝脏,吸收太多无法排毒,神经系统超负荷同样出问题。从生理学角度来说,人的基本需求是一致的,心理变化的机转也不变。

社会文明演变深深影响现代人心理层面,十多年前,心理疾病、忧郁症、饮食症(如厌食、贪食)在台湾是少见的,现在出现的比例明显增多。

此时,共同营造健康的爱的社会,可以降低不当的紧张与压力。怎么样爱得适当?怎么样给予健康的爱?爱是了解孩子的心灵,让孩子能够信任,爱要持续稳定,关注身心创伤。培养孩子具有韧性的心理健康,有懂得爱、适当表达爱的能力,学习去帮助别人,有互相回馈爱的经验。

我们大脑的演化有情绪面、有理智面,情绪面对人生存影响深远。试着了解我们的情绪、接纳情绪,让情绪适当纾解、避免不当压抑,身心自然和谐健康。

大纪元座谈会系列文章──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价格便宜紧跟时尚 杂牌化妆品在德国卖得好
澳洲购房贷款下跌 升息压力减轻
美利率不变 可能撑到年底
鲍威尔关注伊朗核项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