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忧郁症防治协会 吁社会从心认识忧郁症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3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王怡君台北三十一日电)针对服用抗忧郁症药剂是否会导致自杀行为,台湾忧郁症防治协会今天在台北市六福皇宫召开“共创五‘心’级忧郁症医疗”记者会,多位专家一致表示,实证医学上并未出现服用抗忧郁症药剂导致自杀案例,社会应从“心”“重新”学习正确认知忧郁症。

台湾忧郁症防治协会理事长、台北市立疗养院院长李明滨表示,新一代抗忧郁剂很有效,但仍有微小副作用,呼吁病友对医护人员要有信心与耐心,一起合作完成诊疗。此外,病友在转换医师时,也不要忘记携带以前所服用药物给新主治医师作参考,千万不要以要对新医师表达“忠贞”,而隐匿病史。

李明滨说,治疗忧郁症要由心开始,不要只把忧郁症视为“症”,而是“一个人”罹患了忧郁症,根据统计,有自杀行为的人,百分之三十会再自杀,而一年内的自杀死亡率为百分之二到四。

台北市万芳医院精神科主任沈武典表示,实证医学上并没有服抗忧郁剂导致自杀的案例,台湾精神医学界普遍认为应是疾病本身所出现自杀念头。台湾社会因民情关系,对于己身罹患“忧郁症”接受度低,社会应学习把忧郁症的治疗服药和一般疾病等同视之。

台北市立疗养院社区精神科主任汤华盛医师指出,病友应做观念上突破,把抗忧郁剂视为是吃“情绪维他命丸”,有些病人认为可以健康食品或中药取代抗忧郁药物,但那不仅花费昂贵,效用也不见得理想,既然每天吃颗情绪维他命丸就可以提升生活品质,恢复人际关系,病友何乐而不为。

台大医院精神科医师廖士程则表示,好的医病关系有助对抗忧郁症,医师面对病友同时也得了解个案的特质与生活环境。而在精神医学教科书中有提到,忧郁症病患在发病初期虽有自杀动机,却没有足够体力作出自杀动作,接受治疗后,体力恢复但是自杀认知还未消除的阶段,也是自杀率较高的时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