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建筑之木雕(一)

font print 人气: 39
【字号】    
   标签: tags:

古建筑木雕,分为大木雕刻和小木雕刻两种。大木雕刻主要指大木构件梁、枋、斗拱上的装饰构件的雕刻,如麻叶梁头、麻叶栱头、三幅云头、雀替、花板、云墩等。小木雕刻(又称细木雕)则指装修(包括家俱)的花饰雕刻。
  
一、雕刻制度
  
中国建筑中的木雕工艺发展由来已久,《周礼.考工记》中已有关于雕刻的内容。宋《营造法式》中,对当时的雕刻制度及工艺情况有较详细的记载,将“雕作”按雕刻形式分为四条,即混作,雕插写生华、起突卷叶华、剔地洼叶华。按雕刻技术分析,可分为混雕、线雕、隐雕、剔雕、透雕五种基本形式。混雕即圆雕。线雕是“就地随刃雕压出花纹者”,即线刻,隐雕在《营造法式》中归人剔地技法。透雕是将花纹图案以外的部分全部去掉,镂空雕作。
  
明、清时期木雕工艺有进一步发展,在宫殿、寺庙、宅邸、会馆及园林、店面建筑中,广泛施用雕刻装饰,留下很多实物。其中,属于外檐的雀替、花板、花牙、云头之类的雕刻,基本属于粗雕,内檐装修在用料质地及工艺技术上要求更高,工艺更细。
  
明、清雕刻,较之宋元时期更趋立体化,所采取的雕刻形式主要有“采地雕”、“透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出贴雕和嵌雕,从而进一步发展了木雕工艺,使这种传统工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采地雕,即宋元时期的“剔地起突”雕法,又称落地雕刻,这种采地雕所呈现的花样不是平雕刻,而是高低迭落、层次分明,枝叶伸展得宜,有很强的立体感。优秀的采地雕刻作品,在一块板上可雕出亭台楼阁、人物树木等多种层次。
  
贴雕是对采地雕的工艺改革,即,把所要雕做的花纹用薄板馊制出来,将馊好的图案按层次要求作进一步的雕制加工,然后,用胶(加木销)贴在平板上,形成采地雕刻的效果。这种雕法,比采地雕省工、省力,花纹四周底面绝对平整。由于这种雕法可以使用不同种木材,因此可将花纹与底面分色,如用紫红色图案花纹,浅黄色底板。贴在一起可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
  
嵌雕是采地雕的另一种改良形式,即在突起的画面上,另外镶嵌更加突起的雕饰,如在云龙图案的雕刻中,另外雕刻龙头、凤头、凤翅镶嵌在上面,更加突出云龙云风似隐似现的立体感。以上下三种雕法常用于裙板、绦环、雀替等处的雕刻。
  
透雕是明、清常见的雕法之一,这种雕法有玲珑剔透之感,易于表现雕饰构件两面的整体形象,因此常用于分隔空间,两面观看的花罩、牙子、团花、卡子花等构件的雕刻。

──转自《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一千多年前,古代工匠和艺术家,用简单的工具造出如此巨大雄伟的雕像,足以体现出他们伟大的天才和气魄,显示了古人高超的雕刻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世界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
  • 南投县鹿谷乡瑞田村在九二一地震、桃芝台风接连受重创,地方决定兴建“瑞龙宫”三山国王庙庇护民众,特殊的是,坐镇的七尊神只都是以桃芝台风时冲来的一株百年樟树漂流木雕刻而成,对地方具有特别的意义。位于清水沟溪鱼虾生态保育馆后方的瑞龙宫,今天举行动土典礼,由南投县长林宗男与鹿谷乡长陈锡梧、南投县议员康志合、林民政等共同焚香祈福动土,地方民众也几乎是全体总动员,以办喜事的心情参与地方信仰中心的重建。
  • 本届雅典奥运,将由十三公斤的纯金、一吨白银与一吨黄铜,来制造的三千枚雅典奥运奖牌。本届雅典奥运的奖牌,正面是背上长有双翼的胜利女神,这是参考公元前四百廿一年,希腊雕塑家所雕刻的胜利女神石像。
  • 鉴于财物失窃案频繁不断,昆士兰省警察部长茱娣.史宾斯(Judy Spence MP)呼吁民众在所有的财物上刻上记号,以减低失窃概率,并方便警方将失物归还原主。
  • 16、17世纪的袖珍肖像画主要装在吊坠的项链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礼物、爱情象征或是纪念出生或死亡的纪念品。到了18世纪,袖珍画因应珠宝而生,出现在项链垂饰或镶嵌在戒指或手镯中。期间许多来自欧洲的袖珍画画家来到美国为新共和国的公民作画。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袖珍画的需求迅速增长,在美国市场风靡了很长一段时间。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博物馆研究古董盒子并不是看里面是不是还装有原来的东西或已空无一物。学术上打开古董盒子的目的是研究盒子的材质、形状、功能和美感的历史背景和故事。古董盒子的外观自成一格,至今仍吸引人们观赏,想一探究竟。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在13、14世纪时,马赛克创作是主流,而湿壁画则被视为穷人的马赛克。在罗马特拉斯提弗列(Trastevere)的圣母大殿(St. Mary)中留下了卡瓦利尼的马赛克作品,描绘的全部都是圣母玛利亚以及对卡瓦利尼影响深远的古典设计,这些是他职涯早期极力复兴的艺术形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