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路发展计划 惹交通腐败暗潮

人气 15
标签:

【大纪元8月21日讯】(亚洲时报焱桦8月21日报导)在中国,交通一向是官员腐败的“高危”行业。新的高速公路发展计划即将出炉,被指有可能引发第二波交通腐败潮。其中,中国交通部欲收购各地的“外判”收费高速公路的建议,更是具有相当高的争议性。

据最近一期的《财经时报》报道,为缓解当前公路、铁路方面的运力矛盾,中国正在拟建庞大的高速公路发展计划。这项计划将决定中国未来较长一个时期民用经济交通干线的建设和发展方向。

报道称,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一个相关产业论坛上透露,这一布局方案将交由国家发改委召开会议进行部门级审查,然后送交中国国务院进行审议批准。

报道还称,《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主要起草人、交通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李兴华在接受时透露,中国政府可实行燃油税和车辆购置税及维修税、轮胎税等税收,建立公路建设和养护基金,各地可采取多种方式灵活融资。

有关专家提议,为了加强对高速公路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高速公路的资源配置,政府应逐步对收费高速公路实行收购,清还建设欠账;对民间、外资建设的商业高速公路进行谈判等,逐渐将路权收归国有,免费提供给消费者。

在中国,“交通腐败”一直是腐败问题的一个热点。1997年以来,已有新疆、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河南以及这次出问题的江苏、安徽等九个省份的交通厅长“落马”, 河南更创下三任交通厅长“前腐后继”的犯罪纪录,情况令人忧虑。

交通系统之所以问题多多,缺乏监管机制是容易腐败产生的原因之一。中国现行的交通投资体制是在交通系统内部封闭运行,一切规费资金由交通部门自行征收使用,外边无从监管。

另外,中国交通系统对外融资实行统贷统还,独立设置专案法人,这个政策被指让地方交通官员享有过大权力。再加上,在涉及庞大金额的交通项目中,招、投标市场都不受制衡,透明度低,交通官员享有绝对权力。交通厅既是投资者,又是管理者;既当发包商,又当承包商。这些制度上的漏洞,可以说是触发第一波交通腐败潮的制度性原因。

在一连串的交通厅长落马后,当局已经相当重视,对第一波的交通腐败——体制问题对症下药,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然而,现在新的高速公路发展计划,政府要收购收费高速公路就会涉及到收购费用,其中有可能容易滋生腐败的土壤。

而实际的情况是,目前地方公路建设普遍以民资为主。由于不少地方政府无钱修建公路,一般采取把公路工程承包给发展商,与之签立合同,以一定年限内的过路费做投资回报。然而,这种方式却存在不少问题。譬如,公路乱收费问题。一些地方设置非法收费站,以图为当地政府创收。

而新规划就是想通过政府逐步收购收费高速公路,直接从驾驶者上牌以及拿证征收养路费,以解决乱收费问题。政府收购收费高速公路必将涉及到收购费用问题,必涉及到一些赔偿,这就给交通腐败再次提供了空间。如果政府对此没有相应对策,交通体系就有可能出现第二波腐败暗潮。

对此,李兴华坦承道,中国整个公路交通领域,无论是建设还是规划管理,都面临很多的矛盾和问题,有很多问题目前甚至连研究的方法都不具备。如何建立稳定、持续的公路建设投资,平衡交通需求,提升道路安全,应对与能源、土地等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将是中国未来公路发展的重要挑战。(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腐败案件集中在国企等六领域
黄金高事件最新发展 中国网民反映强烈
中共县委书记网上痛陈反腐艰辛轰动全国
【维权征文】反腐举报被诬入狱 司法腐败触目惊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