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谦:赵紫阳──注定要进入民族的英烈祠

高文谦

人气 11
标签:

【大纪元2月3日讯】中国人的政治良心赵紫阳在平静和安详中走了。自从十六年前那个充满血腥和恐怖的夏天,赵紫阳一直被囚禁在自己的陋宅之中,蹉跎岁月,晚境寂寞悲凉。如今他终于走完了人生的旅途,在永恒中得大自在。尽管中共当局这么多年来刻意封杀,把赵紫阳的名字从一切可能的地方抹掉,但他的去世依然牵动人心,悲情在人们的胸中涌动。海内外民众中自发的悼念活动,络绎不绝地为赵紫阳送行,证明了国人并非麻木和冷漠无情,一如那些攀附中共,争分一杯羹的帮凶帮闲所言。

十六年前,赵紫阳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不计个人的荣辱进退,毅然站在人民的一边,与邓小平的镇压决策分道扬镳,拒绝向中国民众舞屠刀,宁可被软禁至死,也绝不低头认错,是中共独裁政治中的异数。赵紫阳这一举动,已经为自己找到了历史的归宿,注定要进入民族的英烈祠。正如他的家人所说:“他该说的都说了,他该做的都做了,他已经完成了他一生的事情。”赵紫阳把自己交给了历史,一切由历史来评判,相信历史将会还他一个公道。正因为如此,赵紫阳走得十分坦然,不信青史尽成灰。

赵紫阳并不是一个完人,在权力场上也是一个失败者。然而,历史并不以成败论英雄。赵紫阳在八九年的大是大非面前,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坚守自己的良知,表现出非凡的道德勇气,为此付出了个人晚年自由的代价。但他至死都不曾后悔,这愈发铸造了其悲剧英雄的形象,为中国留下了丰厚的政治遗产。他的政治良心、道义坚守、人格力量在中国现代史上无人能出其右,为今后中国的政治人物树立了道德榜样。

赵紫阳的人生遭遇,在中国现代史上只有和当年蒋介石囚禁张学良可以相比。不论西安事变在历史上的是非功过如何,张学良毕竟发动了兵变,扣压了蒋介石。而赵紫阳只不过是对六四镇压决策提出不同意见,完全是在党章国法的范围内行事,却一直被软禁到死。两相对比,更凸显中共政治的残忍和黑暗。中共当局对赵紫阳的囚禁,是对中国政治良心的囚禁,和当年毛泽东时代“无法无天”的政治一脉相承,完全是中共第二代大家长邓小平的个人意志。中共三代领导人对赵紫阳这种冷血的做法,将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无法抹掉。

赵紫阳是个悲剧人物,原因在于他做人的良知和道义坚守与整个中共政治制度的冲突。与胡耀邦一样,赵紫阳无论是胸襟和视野,还是人格和胆识,都比邓小平、陈云等政治老人开阔得多,是中共党内真正的改革派,顺应历史潮流,跳出一党之私的狭隘格局,着眼于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可以说,胡耀邦是中共党内最后的一个理想主义者,而赵紫阳则是中共党内具有新思维的领袖人物。

对赵紫阳历史功过的评价离不开邓小平,两人之间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邓小平既是他的恩公,也是他的克星,两人之间的分道扬镳是不可避免的。赵紫阳虽然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却有志难酬,受制于中共的老人政治。他没有戈尔巴乔夫那样的机会,开创出一个自己的时代,而是活在邓小平时代。邓小平集开明与专制、改革和守旧于一身的特点,限定了赵紫阳活动的历史舞台。人们总是把改革开放的功劳归于邓小平,冠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本人也以此自诩,实际上真正做实际工作的,是在第一线的胡耀邦、赵紫阳两人。

中国改革的路途之所以艰难,步履蹒跚,根子还在邓小平身上,在于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对改革权宜苟且的态度。在维护共产党一党专政的问题上,邓小平是中共党内最大的保守派,比陈云有过之而无不及。邓小平绝不能容忍动摇一党专政的国本。在这一点上,赵紫阳面临的局面和光绪皇帝差不多。当年维新变法一旦触动满清皇族的利益,慈禧太后就不答应了,下诏中止新政,软禁光绪,迫使康、梁亡命海外,“六君子”喋血菜市口。这与后来邓小平血腥镇压六四,软禁赵紫阳的情况何其相似!

六四镇压后,又过去了十五个年头。邓记跛脚鸭式改革的弊端和恶果,已经充分显露出来,造成的问题不比解决的少,在虚假繁荣的表象下危机四伏。对邓小平历史功过的评价,还在未定之天,要看中共当政者能否走出一条长治久安的道路来。而赵紫阳的历史地位则已经定格,他所留下的政治遗产,是任何后来者无法回避和超越的,他所提出的“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解决问题”的忠告,是中国今后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转自《争鸣》杂志2005年2月号(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不代表大纪元。

相关新闻
祭奠的访民纷纷被劳教和拘捕
张伟国 :赵紫阳身后的影响力还会更大
封从德:赵紫阳--非暴力的象征
组图﹕纽西兰赵紫阳先生追悼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