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预报不准 民众炮轰气象局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1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郭怡君╱台北报导〕连续两天的超大豪雨下得台湾灾情频传,许多民众措手不及,中央气象局再度成为众矢之的,行政院表示,会请气象局检讨是否有误判的人为疏失;气象局官员则称:“如果雷雨胞直接长在你头上,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气象局预报中心主任吴德荣指出,这次酿灾的“雷雨胞”生命周期很短,以当前气象科技的极限,还无法事前预测它的生成地点,仅能在雷雨胞生成后密切观察后续发展,对生成地以外的区域仅能做到提早一至三个小时前的预警,不像一般梅雨锋面可提早三、四天预报。

这两天有不少民众抱怨,气象局发布大雨特报时,豪雨已经开始下个不停,或是看雨愈下愈大,气象局才赶忙修正预报资料,根本没能达到预警功能。对此吴德荣强调,气象局得定时依据最新的资料做预报修正,并不是报不准才改来改去,“依大气变化做逐步修正,是正常作业程序!”

他以前天在竹苗地区造成灾情的雷雨胞为例,气象局在清晨五点发现它在淡水外海形成,六点十分发出大雨特报,随着该团雷雨胞的发展,气象局持续上修成豪雨、大豪雨和超大豪雨特报。

吴德荣指出,造成短期剧烈降雨的“雷雨胞”,单胞的生命周期只有四十分钟,目前科技还无法预测它的生成地点,尤其台湾很小,对超级电脑的判读而言,每个县市形成雷雨胞的概率均等,无法事前预测会在哪里发生,就像煮开水一样,无法预测第一个滚泡会出现在水面的哪里。

他说,雷雨胞的形成,一是大气结构不稳定,底层是暖空气、上层是冷空气,二是要有外在激发机制,最常见的就是地表受热后所降下的午后雷阵雨,其次便是锋面引发范围较大的雷阵雨。

雷雨胞依型态又可分成单胞、多胞和超大胞,有些单胞生成后很快消失,有些单胞会引发周围的大气形成多胞乃至超大胞,一定得持续观察发展才知道,这两天酿成灾情的祸首都是超大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