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客委会︰用创意推广客家文化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29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陈钰婷╱台北报导〕为鼓励客家后生勇敢到海外逐梦,客委会去年核准补助二十五个青年逐梦计划,每人最多补助三十万,补助类别包括多元文化、艺术、社区营造等类别,这些逐梦青年的计划都很有创意,有人到印尼雅加达寻找客家华人,也有人去欧洲寻找第一个以客语在台湾传教的意大利神父。

此外,也有青年到非洲义诊,也有人到日本观摩文化聚落保护成效,做为未来客家聚落文化遗产保存经验。

去年核准的逐梦计划,最近陆续执行,客委会昨天也开始进行今年逐梦计划的北中南东巡回说明会。

客委会综合处副处长黄顺意表示,逐梦计划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鼓励创意”,客委会成立时间很短,未来走向有很多可能性,逐梦计划执行者经验可给客家文化推广带来更多创意。

客家电视台执行长彭文正鼓励客家后生勇敢到海外逐梦,开放自己去接受各国的多元文化,“心里不要预设标准答案”。

今年逐梦计划8月16日至10月15日收件,预定12月1日前公布录取名单,详情可上客委会网站(http://www.ihakka.net/dream/index.html )查询。

〔记者陈钰婷╱台北报导〕总统府资政叶菊兰昨天和青年学子就客家文化传承对谈,她强调,社会如果只是一元声音,那像是“死水一滩”,她对“族群融合”说法有些不同意见,融合像是要把对方融掉,应该强调各族群平等发展。

她说,客家人在都市像是“隐形人”,为做生意、人际关系,很多都市客家人不会说客家话,但却会说流利的河洛话,这是台湾社会的悲哀﹔很长一段时间,台湾社会没人注意客家,也没有考虑客家的重要,反而出现许多反其道而行的政策。

当年她从交通部转到客委会,两部会资源和人力相差十万八千里,但二百多万客家大军做为客委会后盾,让她保持相当信心;客委会很多业务都是“无中生有”,她笑说,“因为以前没有人做,所以只要有人肯做,怎么做都好,都有掌声”。

她说,过去台湾社会有特定族群被打压的问题,但这些已成历史,客家不是弱势,但要强化族群认同,争取说母语的机会;她以自身经验说,民进党中常会通常都说河洛话,她发言时,重要关键字会刻意用客家话,就是要提醒大家“社会还有另一种声音存在”。

参加座谈的青年学生认为,客家语言推广不应止于客家族群,也应让非客家人愿意尝试了解客家语言之美,就像慈济常说“感恩”,那已演变成一种日常习惯语,客委会推广客家话,可用更简单的方式。

客家美食中区初赛 四队出线

〔记者蔡智铭╱沙鹿报导〕全国客家美食大赛中区初赛昨日在台中县沙鹿弘光科技大学登场,十八支队伍分两组比赛,每位大厨都拿出看家本领,比美味也比创意。最后由剑湖山联队、国联队、东势廖妈妈及古早味客家菜四队获得优等奖,晋级8月在台北世贸举行的总决赛。

由行政院客委会举办的二○○五客家美食嘉年华活动的重头戏 – 客家美食大赛,今年首度举行就吸引全国各地六十二支队伍报名,希望能在客家料理的领域里崭露头角。

首场初赛昨天在弘光科技大学举行,厨师组及社团组分别都有九支队伍参赛。

比赛运用客家传统食材如福菜、梅干菜、酱冬瓜、笋干等,创作出传统及创意料理。

参加厨师组的选手大都是知名客家餐厅的大厨,平时在厨房里个个独当一面,不过面对有时间限制的比赛,大厨们也不敢掉以轻心,纷纷祭出拿手绝活,毫不起眼的食材在他们巧手调制下,化成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客家料理。

各队在短短三个半小时内,都顺利端出六道菜肴,包括两道传统料理及四道创意菜。

当大厨们一一将菜端上桌时,扑鼻而来的香气及运用巧思铺陈的摆饰,把做菜的艺术发挥到极致,让围观的民众都忍不住叫好。

另外,社团组的比赛和厨师组则大不相同,没有精美的包装,比的完全是真正的客家风味,参赛的队伍也多半是各乡镇农会的家政班。但别看这些妈妈们在家只会烧家常菜,但一上了场也颇有大厨架式,传统、创意都难不倒她们。

尤其运用的食材都是平时常用的材料,变化起来更是得心应手,不一会儿功夫,客家封肉、姜丝大肠等客家美食就轻松上桌。

评审们根据每一道菜的口味、创意、外形及卫生进行评比,而且特别强调不可使用人工色素及化学添加物,最后每组选出两名特等奖,分别是厨师组:剑湖山联队、国联队;社团组:古早味客家菜队、东势廖妈妈队。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