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慕克获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的启示

【大纪元10月14日讯】(亚洲时报记者方德豪10月13日撰文)瑞典文学院10月12日宣布,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荣获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帕慕克的获奖,也许可以带出许多中国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今年54岁的帕慕克对土耳其政治采批判立场,他敢于站出来批评土政府对其境内少数民族采取不人道待遇,甚至直揭土耳其中一战时曾屠杀阿美尼亚人和上世纪八十年代土耳其人屠杀库尔德人的疮疤,并因此成为利益集团的眼中钉。

在诺贝尔文学奖者的得奖者中,不乏利益集团不喜欢的人,也不乏对本国历史一些看法跟民族主义者不同的作家。例如1994年夺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对日本文化、政府、特别是右翼对战争历史的问题,都持尖锐的批判态度。日本人得知大江获奖时,都惊讶不已,随后就感到愤怒。一些极端的民族主义者认为,大江获奖是因为他对日本保持批评态度。其实,大江对历史问题的看法,跟另一批判日本战时罪行的老兵史东郎可谓十分接近。

巧合的是,这次帕慕克得奖,据报土耳其政府也十分不爽。另外,获198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1940年—1996年),就被前苏联放逐被逼流亡美国。在1970年获诺奖的索尔仁尼琴(又名索尔仁尼津,1918年出生)一样也曾被前苏联放逐。

从帕慕克,从大江健三郎,从索尔仁尼琴的例子,就可发现诺奖喜欢对历史具自省能力的作者,但在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眼中,这些作家都是“侮辱本国民族的败类”。可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以及国际社会的主流意见都普遍认为:帕慕克、大江健三郎、索尔仁尼琴他们才是对的。

2000 年获颁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旅法作家高行健(1940年 – )对文化大革命和六四事件等,也似乎有跟中国官方不太一样的立场。一些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对高行健当年获奖大力鞭挞,他们的反应跟当年日本的右翼军国主义者对大江获奖的反应倒是十分一致。高行健原籍江苏泰州,那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成长地。不过,高出生于江西赣州,他跟胡锦涛不可能曾有什么交集。

帕穆克在其30年写作生涯里,只著书7本;中国的作家,有谁可以这么注重质而不注重量?他对土耳其的国家级奖并不领情,在中国,拿国家级文学大奖,倒是没有谁得到过诺贝尔文学奖,这难道真的只是“外国反华势力有心为难”吗?

可是说,文学是没有在公权力垄断的情况下开出灿烂果实的。中国的作协,近年一直被外界批评,指这半官方的设置已成为一些投机政客的钻营和实施权力寻租的场所。作协的不少负责人,对文坛的贡献根本没有得到知识界承认。中国在八十年代未还有一个文化部长王蒙是得到广泛尊重的作家,但自王蒙之后,文化部长都是官僚出身的居多。

中国文坛,也不一定没有有良知和具有批判力的作者。2003年7月2日,湖南文艺出版社资深编辑、著名文艺评论家余开伟向湖南省作家协会递交了退会申请书。在此前一天,同是湖南省作家协会的另一位老作家黄鹤逸也递交了退出省作协的申请书。两位作家的举动引起了各方媒体的关注,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要看一个国家有多少软实力,观察其如何包容自我批判的声音是很重要的指标。像今天的全球霸主美国,它对其过去的种族问题、立国精神等,一直都有彻底的激烈讨论。今天的美国社会,对布什的发动战争,也有极大的质疑。美国容得下这些声音,其修正错误可以较别国要快要彻底,所以其国力一直保持强大了一百多年不衰。一个国家对批判可以有多大包容,跟其民主的成熟程度,政治的稳定和国民的素质都有莫大关系。今天中国还没达到美国的水平,但中国一定要朝这个方向发展,才可成为全球尊重和信任的大国。(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诺贝尔和平奖傍晚揭晓  芬兰前总统是热门人选
孟加拉人获诺贝尔和平奖
世维大会:热比亚虽落选维吾尔人仍以她为荣
孟加拉学者尤纳斯与乡村银行获诺贝尔和平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