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红利恐难入社保金口袋

标签: ,

【大纪元10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童川综合报导)中国国务院下属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简称 国资委)主要负责人10月6日表示,国有中央企业将结束只缴税而不缴红利的历史。有学者表示,今后的60年,中国的社会保障金缺口将高达9万亿元人民币(1.13万亿美元),作为央企的出资人──全国民众,应分得一份红利。

央企“独享”6000亿的利润
  
中国于1994年实行新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自那时起, 国有企业已经没有向国家财政上交利润了, 而是同民办或私营企业一样只缴纳税金。
  
国有企业是不能等同于民办或私营企业,因为国有企业享有中央财政补贴,银行贷款优先权和对资源以及市场的垄断等优惠政策。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补贴一度占财政收入的20%。
  
2005年169家中央企业利润总额为6276亿人民币(794亿美元),其中的80%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移动等7家央企,而仅中石油一家利润就是1000多亿人民币,占了中央企业的四分之一还多。分析这几家企业,基本都属于垄断性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基本都属于垄断利润。

国企“甩包袱”带来的社会问题
  
中国最大的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将于本月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同时上市。
  
为减低成本开支,工行自2000年开始推行自愿离职计划。工行北京总行当时承诺向参与离职计划的员工按年资计算,每年赔偿2500人民币(800美元),并会提供医疗保障,但分行没有按规定赔偿,拒绝提供医疗保险。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今年7月19日,约2000名工商银行前雇员,在北京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外静坐,抗议银行没有履行承诺赔偿自愿离职的员工。他们来自辽宁、山东、内蒙古等多个省市。大批公安人员到场,把示威者带到关押上访民众的马家楼,后遣返原居地。据估计,至今受离职计划影响的员工达18万。工行一共有40万员工。
  
国营企业 “甩包袱”导致广泛的社会问题,改革的牺牲者──数千万下岗(失业或半失业)的职工面临严峻的医疗保障和养老问题。学者并企业家孔善广认为政府应该通过社保的形式将国企红利分发给这些社会弱势群体。

国有资产的监管无合适人选
  
国资委的一个重要职责是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升值,但是实践证明国资委并不能有效地履行这一职责。
  
2004年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因总裁陈久霖投资石油衍生产品交易亏损了5.5亿美元。
  
中国最大的国营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2005财年巨额亏损17.94亿元人民币(2.27亿美元),同时也创造了中国航空业界最大的腐败案,12亿公款被挪用,总涉案资金逾55亿元。
  
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的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认为,企业上缴利润给国家将有助于减少企业因为自留过多资金而盲目投资行为。但对于上缴的利润能否真正做到“用之于民”人们普遍持怀疑态度。
  
以税收为例,企业税收上缴国家财政部应用于全民项目,如修建道路,改善医疗或教育条件。不过去年, 中国审计署查出财政部违规事件,2005年财政部从中石油上缴的所得税中退库100亿元,补帖给中石化炼油项目亏损,这种暗抵收入的做法违反了“收支两条线”原则,企业税收也没有用于公益项目。
  
目前不管是财政部还是国资委都还未表示,今后企业上缴的红利将是否用于社会公益项目或用于哪些公益项目。人们普遍期望能用于社会保障基金,缓解社保基金9万亿元的缺口,同时也体现出全民作为国企的风险承担者也应是受益者这一原则。
  
不过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的腐败案不禁使人要问:即使国营企业上缴的红利可以划给社保基金,那么谁又能保证社保基金能得到妥善监管而不被盗用呢?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英国公司向中国企业洽购温室气体排放权
涉上海社保案 中国F1教父郁知非被传召
中国“赛车教父”涉陈良宇案被查
中国赛车“教父”郁知非涉嫌上海社保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