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修行贵在专一

贯明
font print 人气: 5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5日讯】不论是学艺还是修炼,保持目标的专一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如果好高骛远、见异思迁,很可能在学习或修行的过程中半途而废,这是因为目标不专一的人不可能达到很高的思想境界。因此对于学艺者来讲,学艺不精难成大事,术业有专攻才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而对于修炼者来讲,不管哪一个法门也不允许脚踩两只船,在修炼中坚持不二法门才是走向圆满的保证。

根据史书中记载,儒家始祖孔子曾跟师襄子学习弹琴,一连十天都没有学习新的内容。师襄子就对他说:“你现在可以学习新的内容啦。”孔子却回答说:“我虽然练习了这支曲子,但是它的技巧我还没有掌握。”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道:“它的技巧你已经掌握了,可以学习新的内容了。”孔子回答说:“虽然技巧已经掌握了,但是我还没有领悟到它的主旨呢。”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道:“现在乐曲的主旨你已经领悟到了,可以学习新的内容了。”孔子回答说:“主旨倒是已经领悟到了,但是我还没有体察到作曲者的境界呢。”

又过了一段时间,在弹奏中,孔子受到乐曲的感染,有时进入深沉的境界,有时感到心旷神怡,胸襟开阔。于是说道:“我体察到作曲者的境界了。他肤色黝黑,身材魁梧,眼光明亮而高瞻远瞩,好像有统治天下的帝王气魄。除了文王,谁还能创作出这样的乐曲呢?!”师襄子听了,立刻从座席上起来,向孔子施礼道:“我的老师曾经告诉过我,这正是文王谱写的《文王操》啊!”

孔子不愧为一代圣人,他在几千年前就告诉了我们目标专一的重要。在有限的人生中,一个人不可能学会或掌握很多行业的知识与技能,但是只要在某一行业静心勤学,精益求精,就必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道家始祖老子也说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由此可见,知识与技能学得越多越杂反而离道越远,因此修行也是贵在专一,在自己选定的法门中一心精进,坚持到底,就必能走向圆满的彼岸。@(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识正邪、明善恶是一项做人的最基本的智慧,一个不知好歹、是非不分的人生是非常可悲的。不辨善恶的人最容易上当受骗,也很可能为了蝇头小利去伤害好人,从而遭受恶报,其结果必然是害人害己,后悔莫及。因此,客观的获取正确的信息,了解事情的真相,不为事情的表面现象所惑,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 由于人世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理,所以就派生出了“以恶制恶”与“以毒攻毒”这样的世俗智慧。当世人的思想境界都在同一个层次水平上时,人们就想不到“以善制恶”那样的大智慧,只能以“以恶制恶”这样的方式来抑制人世间的邪恶,当然这样的方式无法根除邪恶的存在,也无法铲除人世间的邪灵巨恶。
  • 《三字经》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块美玉如果不经过精雕细琢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精致的玉器,人如果不认真学习,就永远不会懂得许多知识和道理。
  • 对于商人来讲,将本求利、追求商业利益本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不过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古代中国商人普遍认同的道德准则。“仁义礼智信”与“君子重信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因此在历史上也不乏富而有德、重义轻利的仁人君子。
  • 由于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因此市面上有关保健与养生的书籍和制品也很多。然而,不管人们如何注意饮食与体育锻炼,却总是治标不治本。人世间的大多数长寿老人并没有刻意的追求丰厚的物质生活,在饮食方面甚至是非常俭朴的,他(她)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面露慈爱,清心寡欲,全都不是好勇斗狠之人。由此看来,健康与长寿并不完全决定于物质生活,它与人的心性和脾气等精神因素也密切相关,心怀善念、慈悲待人才是最佳的养生之道。人世间虽然没有延年益寿的特效仙丹,但是慈悲之心远胜于任何养生良药,心慈就能长生,行恶必然折寿,这个道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
  • 在现实社会中,世人由于受外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很难完全控制住自己的思想情绪。喜怒哀乐愁等七情六欲经常会对人的心态造成干扰,例如遇到喜闻乐见的人或事时,人就感到特别高兴;当失去亲朋好友时,人就感到特别忧伤;遇到难以理解的人或事时,人则会感到生气或愤怒等等。一个人如果不能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他就无法做到心静如水。拥有大智慧的中国古代思想家诸葛亮说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世间的任何事,只有静心去做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这是因为平淡祥和才是最高的思想境界。
  • 【大纪元9月12日讯】当人类的道德标准维持在很高的水平时,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过“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方。对于一个具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讲,“三尺头上有神灵”,盗窃与行恶形同于向神佛挑战,因此真正修炼的人自有心法约束,对神佛心存敬畏之念,不敢任意妄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就是以“信仰为本,道德为尊。”至于人世间的法律,不管惩罚如何严酷,对于行恶的人来讲总是治标不治本。这是因为即使用强制的方法限制住一个人的行动,但是却无法管住他想行恶的心,在人眼看不到的地方他仍然会做坏事。
  •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除了符合真、善、忍的特性的是一成不变的至理,是唯一的真理之外,其他的一切的一切都涵蕴着变易的因素,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变易。世事千变万化,人、事、地、物、时,无一不在变化之中,而人的一生,也无日不在变化中成长、历练、成熟。
  • 在这人世间,尽管报应有早有迟,确实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但是却从未有做了坏事没得到恶报的。古时候的中国人在教育后代时经常说到“害人之心不可有”,这是因为善恶必报是天理,害人如害己。孔子也说:“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一个人只有善待他人,坚守道德,才是保护自己的最有效的方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