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孕妇染毒瘾 爱滋宝宝剧增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苏福男、谢文华综合报导〕台行政院卫生署台中医院感染科主任黄俊凯昨天在一项爱滋病防治研讨会指出,静脉毒瘾已成为女性感染爱滋的主要途径,连带衍生大量爱滋宝宝,如今年第一季筛检出三十五名HIV阳性孕妇,其中二十人有毒瘾,爱滋宝宝问题不容忽视。

台湾性学会昨起一连两天在树德科技大学举办“爱滋病防治照护与性教育”研讨会,会中,前卫生署长张博雅、卫生署台中医院感染科主任黄俊凯等人,均对注射毒品的爱滋病毒传播速度比性行为快深表忧心,呼吁相关单位应及早推动防治计划。

毒瘾爱滋犯增逾千倍

台卫生署统计,截至今年10月,台湾爱滋感染者共有一万两千六百六十二人,值得注意的是,五年来毒瘾爱滋人口成长达一千两百多倍。黄俊凯表示,三年来女性毒瘾爱滋感染比例也大增,由三百五十三人剧增至一千一百四十二人,爱滋妇女增加,爱滋宝宝将跟着增加。黄俊凯强调,台湾毒瘾爱滋流行尚在初期,如无积极介入措施,疫情将快速蔓延。

爱滋教育落后十数年

永续台湾文教基金会爱滋小组发言人游涌志则批评,台湾出现第一例本土爱滋个案已有二十年,当初的爱滋宝宝早就长大了,但台湾爱滋教育至今仍然落伍,高中职直到九五暂纲“健康与体育”才纳入课程能力指标,国中小九年一贯课程采“融入式教学”,有些版本教科书甚至迟至国二才出现“爱滋病”介绍。

游涌志说,爱滋是透过体液、血液传染,两名小朋友打架,若彼此伤口血液接触,也可能感染,学生从小就须了解正确知识。另外,许多爱滋宝宝遭学校、社区、公司排拒,也没地方安置,显见爱滋在台湾不再只是防治问题,而是“国家如何保障爱滋患者权益”的人权议题。

毒瘾减害刻不容缓

台湾红丝带基金会董事长涂醒哲建议,进行“毒瘾减害计划”已是刻不容缓,应考虑将药物滥用行为除罪化,将毒瘾者、药瘾者视为“病人”,同时利用现代科技及网路资源,让年轻人藉由网路上获悉正确的爱滋防治资讯,落实爱滋自我筛检工作。

时间的病 血友爱滋患 抗病血泪史

台湾第一本以血友爱滋患者故事纪实的“时间的病”今天正式发表,书中“男主角”李锦章在二十二岁时才明白什么是“血友病”、以为自己“有救”而开始接受输血治疗,想不到最后竟因输血感染爱滋,被迫宣判“死刑”。两年前结束四十三岁的生命。

一出生就罹患血友病的人,终生忍受出血疼痛之苦,民国七十三年至七十四年间,国内有五十三位血友病患因注射从国外进口、遭爱滋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剂感染爱滋,至今有三十五人病逝。

“时间的病”作者周富美是媒体工作者,八年前因制作专题约访李锦章,当时,李锦章怂恿她:“你去念研究所、把‘我们的故事’写成论文,让更多人了解血友爱滋。”周富美后来真的考上了北医研究所,也展开一年多的采访、写书工作。如今回想感慨:“一句谈笑中的戏言,竟成为日后一个跨越生与死的生命约定。”

李锦章直到死前仍要协助病友

李锦章在生命的尽头独居在彰化老家,周富美每周从台北搭车南下、摄影林聪胜则从高雄北上记录,直到李锦章盖棺那一刻。一张张黑白照片,有孱弱的李锦章倒卧在满是针筒的地板、李锦章拖着病痛陪伴其他血友爱滋病患走完人生旅程,及他和律师商讨相关诉讼与后续照护等问题。

最令作者敬佩的是,李锦章在自己的车窗上贴着AIDS四个大字,还拿出药厂赔偿的“救济金”买了许许多多保险套,放在红包袋中,只身在车站、校门口发放。

所得将捐作推动爱滋防治基金

她永远不会忘记李锦章在死神敲门前夕,焦急地说:“快告诉我,那里年轻人最多,只要我有钱,我要在年轻人最多的地方办演唱会,在我死前,我要让大家知道血友爱滋病患的存在!”

“时间的病”两年前问世,但因出书前夕,李锦章病故,作者考量家人感受,迟至今天才在台北市公馆“人性空间咖啡馆”发表,作者未支领稿费,卖书所得将捐出作为推动爱滋防治基金。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